柠檬友玩

首页 > 游戏资讯 > 正文

三北防护林现在进行得如何了,三北防护林挡住了风

时间:2023-01-27 10:38:15

APP永久免费入口

3月14日起,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暴,北京、甘肃西部、内蒙古、山西北部、河北北部等地出现沙尘暴,局地遭遇能见度低于500米的强沙尘暴。 这是近十年来影响我国的最强沙尘暴过程。

三北防护林现在进行得如何了,三北防护林挡住了风

“规模巨大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为什么没有抵挡住沙尘? ”针对这个问题,蓝色蓝天工作室的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3月12日植树节,甘肃省张掖临泽县春季义务治沙植树活动开展,市民们来到临泽县平川镇北部沙区和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控制沙障,种梭梭,开始新的工程治沙。 (王将/人民视觉)

本轮沙尘暴影响范围广、强度大,多发生沙尘暴和强沙尘暴

3月16日早晨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和大风影响,16日8时至17日8时,新疆南疆盆地及东部、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甘肃、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中南部、北京中南部、山东、河南、河南、宁夏

“本轮沙尘暴影响范围广、强度大,多发生沙尘暴和强沙尘暴。 ”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介绍。

从影响范围看,本轮沙尘暴已波及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2个省(区、市)。 受北风影响,不排除沙尘暴进一步向南发展。

从影响强度看,除浮沙、扬尘天气外,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 初步判断,此次过程是近10年来最强沙尘暴天气过程,部分地区达到强沙尘暴天气过程水平。

对于此次沙尘暴的成因,张碧辉解释说,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受下垫条件的影响,热条件好。 蒙古国及中国西北部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偏少,地表逐渐解冻,沙尘粒子易起砂。 二是受强蒙古气旋影响,动力条件充分。 新疆北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华北北部也将出现9—11级阵风,为此次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动力条件。

防风固沙作用的龙胆草林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一部分。 (吴学珍/人民摄影)

三北防护林主要通过控制地表降尘量来减弱沙尘,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十分有限

对于这次沙尘暴的过程,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防护林工程没有制止沙尘暴?

1978年,规模巨大的三北工程开工。 根据总体规划,三北工程建设范围覆盖我国北方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 三北工程已完成一至四期建设任务,目前正在实施五期工程。 到2018年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5.05%提高到13.57%,活立木蓄积量从7.2亿立方米提高到33.3亿立方米。

“这次沙尘暴是大气循环引起的问题,主要起源于蒙古国,对我国来说是越境沙尘暴。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防沙治沙首席专家杨文斌表示,包括三北防护林在内的防沙治沙工程,主要通过控制地表扬尘量来减弱沙尘,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非常有限。

杨文斌说,土壤是重要资源,沙尘在影响我们的同时,也给土壤带来了巨大危害。 “防沙治沙工程通过减少地表扬尘量来保护肥沃的土壤。 建设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目的是保持水土,解决退化土地的修复问题。 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兼有减弱沙尘暴的作用。 ”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主要沙尘源区植被状况持续向好。 “但是,与干旱地带的面积相比,与沙漠的面积相比,防护林的面积只是一小部分。 防护林保护的只是局部管理的区域,大部分沙漠戈壁没有得到保护。 ”杨文斌表示,沙漠不能消亡,沙尘暴的形成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根本不可避免。 我们能做的只是加强防护林建设,加强沙区生态保护修复,尽量减少沙尘暴次数,减轻沙尘暴强度,减轻沙尘暴危害程度。

张碧辉表示,防护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沙地对当地的防风固沙作用上,此次沙尘暴过程受上游运移明显影响,防护林对这种沙尘运移作用有限。 防护林主要对近地面的扬沙、浮尘有抑制作用,但对整个风场的影响非常有限,特别是在这种超强天气过程中,防护林对沙尘的影响度较低,范围的影响也较小。

三北工程在沙尘暴治理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三北工程评价技术组组长朱教君说:“三北防护林到底能对沙尘暴起到多大的防护作用,我们认为在地面附近起作用,但在大气循环方面防护林的作用甚微。”

朱教君说,实际上沙尘暴不是我们三北地区防的,或者我们国家防的就真的防了,还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这是世界性的问题。

“十二五”规划和到2035年的长远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进北方防沙带等生态屏障建设

据国家林草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沙尘暴总体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 据统计,我国北方地区春季(3-5月),20世纪60年代年均发生20.9次,70年代发生19.4次,80年代发生22.1次,90年代发生16.1次。 新世纪以来( 2000—2020年)年均发生次数为10.7次,明显少于常年同期的17次。 北京沙尘暴发生次数从新世纪初期的平均13次减少到近年的平均2-3次。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20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北方地区降水量呈增长趋势,主要沙尘源地区植被状况持续良好,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区森林覆盖率10.59%至18.67%,综合植被复盖率

蓝天工作室记者了解到,未来我国将加大北方防沙带建设力度。 刚刚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到2035年的长远目标纲要,提出了包括建设北方防沙带在内的几个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其中以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河流域、京津冀地区等为重点,推进防护林体系建设和退化林修复、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完成营造林220万公顷,新完成沙化土地治理750万公顷,退化草原治理270万公顷。

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要工程布局图。 (来源:《十二五》和2035年前长期目标纲要)

这次沙尘暴会给今后的防沙治沙工作带来什么启示? 杨文斌认为,重要的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因地制宜,进一步强调在应当植树造林的地方植树造林,不具备管理条件的禁止保护,可以实行人工管理和自然修复相结合。 ”

曾有部分地方采用高密度造林方式治沙,但沙区水资源承载力不够理想,出现中幼林衰退等现象。 “防沙治沙,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以水问题为中心进行工作。 植树造林要确保降雨能渗入土壤深层补给地下水,维持生态平衡。 ”杨文斌建议,在干旱区、半干旱区造林绿化中,采用“低盖度治沙”的理念,合理的栽植布局结构,可以在15%—25%的植被盖度下有效控制流沙。 这一理念已在内蒙古、宁夏等地推广,并在实际应用中较好地解决了当地防沙治沙的长期问题。

(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刘毅寇江泽) ) )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