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友玩

首页 > 游戏资讯 > 正文

鉴真几次东渡日本,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时间:2023-01-28 06:16:57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原创稿件

人民网东京11月29日电(孙璐、叶习民、吴颖)“当时,我对中国的社会和政治非常感兴趣,但我不会说中文。 所以,我想要学习的契机。 就在这个时候,应老师的邀请,我参加了“鉴真东渡纪念访华团”的活动。 ”

“我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日本人。 所以,我一直很关心中日关系。 进入大学后,为了成为中日友好的桥梁,我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 了解了《鉴真东渡纪念访华团》的活动后,我有幸报了名,成为其中的学生代表。 ”。

鉴真几次东渡日本,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夏天傍晚,东京都内的一家中国餐馆里,三个人围坐在一个大圈子里,想起几年前参加“鉴真东渡纪念访华团”的事,就中日关系的研究课题进行了讨论。 这三位是“鉴真东渡纪念访华团”活动的发起者、在日中国人教授范云涛,另外两人是参加访华团的学生御器谷裕树和郭拓人。

“鉴真之旅”将开辟研究中国问题的道路

在庆应大学主修博士课程的御器谷裕树从小就和中国结缘。 他是第一次出国旅行,和父母一起去西安。 那次旅行,让他觉得中国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国家”。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御器谷裕树对中国的兴趣更加浓厚。 初入初中的御器谷裕树开始自学中文,喜欢上了《汉诗》。

2015年,受范云涛教授邀请,御器谷裕树参加了“鉴真东渡纪念访华团”活动,与众多日本学生一起前往中国,追寻鉴真足迹,与中国大学生进行交流。 御器谷裕树通过这次访华,对中国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御器谷裕树接受了人民网的采访。 人民网吴颖摄

御谷裕树说,在此之前,自己去过很多次中国旅行,但在中国停留一周还是第一次。 他说:“迄今为止,我只是表面看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对每个人的价值观等并不了解。 通过与中国学生的实地交流,我对中国的印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我发现两国的年轻学生在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实际上有着同样的烦恼,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与中国青年学生的直接对话,对我来说非常宝贵,受益匪浅。 ”

参加“鉴真东渡纪念访华团”后,御器谷裕树决心深入研究中国问题,次年前往北京大学留学,学习中国历史和国际关系。 “从参加鉴真活动到现在的六七年间,我一直在进行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 可以说,鉴真活动成为了我同中国结缘的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他回忆说。

出生于中国的郭拓人小时候和父母一起来到日本定居。 在中日两国文化的熏陶下,大学毕业后,他立志成为中日的“桥梁”,先后前往加拿大、中国、英国,研究中国问题,并获得相关学位。 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作为志愿者协助“无国界医生”在日本的活动,并作为日本代表团团员参加过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日学生会议、日韩青年会议等青年交流活动。

2017年,郭拓人参加“鉴真东渡纪念访华团”,作为学生代表协助组织当年的活动。 “参加这次活动,不仅是因为我非常尊敬鉴真先生,也因为我觉得他所走的路,对未来中日关系的前进非常有效。 ”他说。

他回忆说,活动期间,他与中国大学生讨论未来应该如何改善中日关系的场面令人印象深刻。 当被问到说到对方国家,首先会想到什么样的人物时,中国学生回答说会想到动漫人物、偶像、艺人等,而日本学生大多回答说会想到政治家。 他说:“由此,我感到日本青年学生多从政治角度看中国,中国青年学生多从文化角度看日本。” 这使我们体会到,理解两国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从对方的角度看中日关系,而不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为今后中国和英国留学、研究中国问题提供了契机。

立志成为从中国的视角观察中国的研究者

参加“鉴真东渡纪念访华团”的第二年,御器谷裕树去北京大学留学。 他说:“因为和中国学生一起用中文上课,所以一开始我完全听不懂。 但后来能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最后可以和大家一起参加讨论了。 在中国当地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成为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

这个经验不仅在语言上,在对中国的认识方面也很重要。 御器谷裕树说:“在中国留学之前,我一直住在日本。 对中国的认识来自日本的视角,也没有考虑把中国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但是去了中国之后,置身其中仔细观察,会从前所未有的视角,得到新的感受,非常有益。 ”。 他说,通过这种观察和与中国学生的直接交流,他认识到“中国生活着不同的人,存在着不同的主体,经济、政治有不同的角度,需要综合地看待中国问题,而不是片面地看待。”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体验,御器谷裕树对中国的兴趣才从古代文化扩展到现代社会,从经济问题扩展到政治问题。 大学毕业后,他又继续攻读硕士、博士,走上了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道路。

作为年轻的中国问题研究者,御器谷裕树对中日关系的应有状态有自己的见解。 他说:“说起日本和中国,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说起日本,有人会想到日本政府,有人会想到富士山,也有人会想到住在日本的人们。 同样,关于中国也是如此”“人们的价值观在所有人的心中,不管我对他们有没有期待,我都改变不了他们的价值观。 因为那是他们的本性。 我不仅仅把中国人和日本人归类,每个人都想变得像自己,能够朝着梦想和目标生活。“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如果在这个延长线上以积极的方向交往的话,那是一种很好的关系。”

从中国的角度观察中国,从个人价值观的角度思考中日关系,可以说是御器谷裕树作为年轻的中国问题研究者的独特之处。 他说:“我将来想成为研究者,继续专心研究中国问题。”

目标是参加中日合作,解决全球变暖的课题

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郭拓人的研究课题是《关于构筑中日间可再生能源政策中的战略互惠关系》。 他说:“从参加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经验来看,我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非常关注。 因此,我们开始关注可再生能源领域,得出的结论是中日两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郭拓人接受了人民网的专访。 人民网吴颖摄

他说:“日本是技术大国。 他谈到最近10年,日本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获得的专利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1.5倍,居首位,但“市场能力是日本的弱项”。 相反,“中国的市场能力非常强。 但是,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技术方面存在短板。 如果日本技术和中国市场能很好地结合起来,齐心协力解决世界共同面临的课题,将有助于实现无碳社会吧。”

郭拓人认为,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和领土问题等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要改善两国关系,两国领导人需要考虑包括本国利益、第三方关系等各种因素,克服重重障碍。 因此,中日两国“民间企业间的交流,学术领域的密切合作今后将变得更加重要”,“希望将来能在学术领域做出贡献”。

“我衷心希望日中关系变得更好。 希望日本国民和中国国民更加融洽。 我想把这作为我一生的工作。 改善两国关系是我至高无上的使命和责任。 所以,我想在某个特定的领域,哪怕是很小的领域,也要成为日中关系的权威。”郭拓人说。 一直以来,我都是从日本的角度来看待日中关系的,希望今后有机会改变视角,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待日中关系。 除中日关系外,双修期间,我还在研究气候变化和难民问题。 希望今后能用我的观点为中日关系和这些问题作出贡献。 希望成为为解决气候变化等世界共同课题,推进日中两国密切合作,奠定未来基础的一员”。

范云涛教授说:“青年研究者在保持中日密切交流的同时,应该开展双向、客观的学术研究。 必须共同拥有和保持这种精神。 这种精神是从哪里来的? 这正是鉴真的精神,是鉴真的教诲。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始终坚定追求自己的信念,保持不屈不挠的精神。 如果是这样的话,会大大促进中日友好吧。”

期待两位研究中国问题的青年学者,走1300年前鉴真大师开辟的中日友好之路,开创有利于两国良好发展的新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