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2 17:26:00
《游戏产业报告》微信公众号22日宣布,近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联合伽马数据联合发布《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 (以下报告)。 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未成年人每周玩游戏时间在3小时以内,未成年人游戏成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19岁以下网民规模达到1.86亿人,占中国网民总数的17.6%,其中9岁以上未成年人手机拥有率达到97.6%。
: 图源:《游戏产业报告》微信公众号以下同
2021年防止游戏中毒新规(以下简称“新规”)实施一年来,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间、消费水等数据大幅减少,每周游戏时间在3小时以内的未成年人)增加到75 )以上,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间比2021年进一步减少,未成年人的
: 报告显示,新规实施后,未成年人的娱乐行为由游戏转移到其他活动,用户调查显示,目前仍有游戏习惯的未成年人在游戏受限后,往往会在短视频和网络视频上投入时间
: 消费方面,在游戏防沉迷限制下,近三成未成年人游戏相关消费减少。 2022年发生未成年人擅自充值现象的家庭所占比重下降到15.43%,比2021年明显下降。 充值的钱,家长主要通过联系游戏下载渠道、投诉平台回收,但仍有部分家长无法回充值。 未来要加强家长退款渠道建设,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 对家长的用户调查显示,近七成的家长对新增很了解,在新增的家长中,超过八成的家长对新增执行效果满意。 在对新规则感到满意的父母中,超过六成的父母表示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显著下降,超过五成的父母认为孩子花的时间更有意义。 新规实施后,半数以上的父母积极配合新规的实施效果,指导其通过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 另外,约四成的父母表示孩子在课外阅读、课堂学习、户外运动等事项上花了更多的时间。
调查显示,在家庭子女有游戏行为的父母中,超过85%的父母允许子女在自己的监护下适度游戏,同时认为新规下,孩子的游戏行为不影响日常生活的父母比例上升到72%。 深度访谈认为父母一般允许孩子玩游戏而不影响学习和健康,但适度的游戏标准不同,游戏时间的限制多来自父母的暂时判断。 未成年人自制力相对较弱,在养成健康的游戏习惯期间,需要家长的细心引导。 目前家长主要通过没收游戏设备、删除游戏等直接限制措施来控制未成年人的游戏。
: 报告分析显示,当前社会未成年人前两个层面的需求普遍得到满足,但部分未成年人的归属、尊重、认知等后续层面的需求受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得到满足,这里例如,网络游戏中常用的排名机制、战斗力机制与竞技类游戏的对局胜负等因素,可以通过未成年人之间的合作博弈和人机交互来填补未成年人的归属和爱情需求,初步满足用户的尊重需求游戏精致的画面表现满足了用户的审美需求。
: 此外,父母对孩子游戏行为的态度与游戏对孩子生活的影响也有关系,而在游戏未对孩子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游戏行为表现出较高的接受度; 同时,随着家长对儿童游戏行为监管力度的下降,儿童过度游戏影响日常生活的概率也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