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友玩

首页 > 游戏资讯 > 正文

小孩子偷大人钱去充游戏(小孩子偷拿手机充值游戏怎么办)

时间:2022-11-22 21:07:00

APP永久免费入口

10岁的女孩瑶瑶(化名)冒用家人账号充值2.4万元玩游戏,游戏公司拒绝全额退款。 这笔钱能拿回来吗? 嘉定区检察院受理上海市消保委移送的民事纠纷案件线索后,发挥了民事监督责任,最终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瑶瑶是四年级学生。 2022年5月的网络课程中,她偷偷在爷爷的手机——游戏公司经营的网络游戏上注册账号,通过支付宝( Alipay )、微信方式频繁充值,累计达2.4万余元。

: 0bd162d9f2d3572c733a32fb54be2f2c63d0c372.jpeg@f_auto?token=0b13e9e1d7469750f8b7656dae056634图源:东方IC

几天后,爷爷买菜时,发现微信账户里缺了两万多元,查看记录后发现孙女偷偷充值玩游戏。 爷爷马上和游戏公司的客服取得联系,要求退还充值金,但对方客服认为如果发生问题父母有责任,所以拒绝全额退款。

无法沟通,爷爷只能拨打12315,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台拿回游戏充值金。

嘉定区检察院未检办案组接到线索后,立即联系瑶瑶及其家属,实地走访游戏公司,了解瑶瑶爷爷投诉的充值事宜。

“公司已经按照国家规定要求玩家用身份证实名注册,父母对孩子没有履行监控义务,也没有保管自己的身份证和微信、支付宝( Alipay )账号。 由于瑶瑶购买的游戏道具已经使用完毕,她只是同意退还80%的充值金。 ”“游戏公司没有设置面部识别功能,对玩家的身份信息没有履行严格的审查义务。 瑶瑶是未成年人,未经家人许可充值的行为应该无效,充值金应该全额返还。 ”双方以各自的说辞,对峙法庭,明确表示要争执。

为全面了解案件情况,检察机关会同市消保委组织召开研讨会,对瑶瑶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未成年人使用成人账号玩游戏、充值的现象。

会议一致认为,瑶瑶家长确实在未成年人的监控、教育、自身身份信息保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过错,但游戏公司并未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 《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关于共同做好支持消费者起诉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相关规定在游戏服务设置等方面未尽到审查责任和注意义务,是此案发生的关键,检察机关决定行使民事监督职责,支持瑶瑶及其家属追回游戏充值款,全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瑶瑶家在江苏省嘉定区检察院启动异地协助工作机构进行调查。 检察官表示,瑶瑶家经济困难,父母都是残疾人士,2.4万元“被充”,无疑让这个家的情况恶化了。

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可以维护瑶瑶的合法权益,但为了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协商是更好的方法。 为此,嘉定区检察院邀请市、区两级消保委员会相关人士、游戏公司代表及瑶瑶家属召开协商会议,共同解决问题。

经过检察机关和消保委的努力,游戏公司得知瑶瑶家庭情况后,同意启动专项审批程序,全额返还充值金额,并表示今后将加强信息审查,防止未成年人冒用他人身份为游戏充值。 姚家人也表示要加强孩子的监管教育,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 至此,涉案金额达2.4万余元的游戏充值纠纷圆满解决。

在成功处理案例的基础上,检察机关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2022年7月,嘉定区检察院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研究部署未成年人网络消费保护工作,与嘉定区消保委发布《来吧!一起探秘法治世界》,将未成年人网络消费纠纷支持诉讼纳入重点工作,在线索移送、案件处理等方面建立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全程协作的工作模式

同时,嘉定区检察院积极贯彻最高检“检爱同行——法治进村”全国巡展工作,“网络安全宣传周”赴辖区内多所中小学开展网络安全、网络防沉迷等法治宣传教育。 此外,该院拍摄制作的0755-79000法治教育课程,以《e世界的危险》为专题报道,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宣传教育。

新民晚报记者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