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9 01:26:01
前言丰臣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崛起的著名人物,被称为“战国三杰之一”。 曾经有人评价说,他是日本军国主义传承的出发点,是大陆政策的启蒙者,也是大胆傲慢的赌徒。
用一句话来概括丰臣秀吉的经历就是“咸鱼翻身”。 当时,他的出身很低,是个土生土长的贫农,也是尾张国的“脚丫”。 据说根据当时的等级,是最低级的兵种,参军时一套铠甲都配不上,不能称为“武士”。
战国时代的日本,战争频繁,大名们的土地和人口资源非常有限。 于是,当时最常见的兵役制度是“兵民合一”。 平时无战的时候是农民,耕地,领主们需要战斗的时候,散落在乡下的武士就带领着这些散兵游勇们拿着武器战斗。 丰臣秀吉是其中的一位。 他年轻的时候,身份低到连冠姓的资格都没有,结婚后才有了姓。 “木下”,全名是木下藤吉郎。
丰臣秀吉的肖像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日本等级制度困难的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多人都有秀吉的趣事。 后世的日本企业也对他的成功进行了很多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管理企业。 今天从丰臣秀吉的政治经验入手,探究他政治改革失败的原因。
制度混乱,以暴力开局的当时尾张国的领主是织田信长,镰仓幕府以后,将军在京都附近直接管辖京畿地区。 对于比较偏僻的地区,将军无暇顾及,交给自己的亲信,如侄子、外臣等指挥。 这些都有官职,称为守护,这些守护大名统治的土地面积不大,是国内中等的郡的大小,人数也在5万到50万之间。 而且,这些大名聚集武士,帮助自己管理领土的阶段性封建制度成为了日本的立国之本。
日本将军不是世袭制,权力始终掌握在天皇手中,但长期以来,在这种政治制度下,将军和武士阶层结合在一起,逐渐垄断了日本政权,成为日本贵族。 日本普通老百姓想要跨越阶层翻身,很难出人头地。
织田信长
暴力要打开局面,战争是打破旧制度的最有效手段。 此后,日本发生了应仁之乱,分为南北朝,各地的大名纷纷排队。 内乱持续了几十年,却莫名其妙,反而使持续了五百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统治水落石出。 贵族们必须妥协,给下层人民留下通过军功跨越阶层的路线。
一些没有能力的守护大名门无法保护祖先留下的家业。 另外,由于一些地方的豪迈崛起,原来的守护被杀害或驱逐的人也不少。 这样,室町幕府就必须给这些崛起的新势力们名分“守护费”。
第一次崭露头角,进入权力中心是在1530年,当时日本国内局势越来越混乱,贵族一家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世代通婚互相攀比是常用的有效手段之一。 织田信长成为最强大名后,他通常在消灭其他大名后,为了根除后患,让他的家臣执行割草命令。 织田家是尾张国的守护代,由于尾张国太小,他走上了不断扩张的道路,他瞄准了位于他以北、比尾张国大两倍的美浓国。 他开始了政治婚姻,经过多方斡旋,在美浓领主去世之际一举夺取了美浓国的领土,然后将大本营迁往美浓国,刻下了“天下布武”的印章。 他的野心已经慢慢显现出来了。
丰臣秀吉
在再次与朝仓军的战斗中,织田信长不可匹敌,当他准备选择士兵站在殿后时,没有一个人站着。 因为谁都知道,这五百名殿后的士兵即使与3万名朝仓军对战,也几乎没有生存的余地。 织田信长的盟友松平家康(后来的德川家康)。 站起来,说自己想要老爷,舍生取义。 织田信长的面子丢了,在盟友面前丢脸,陷入了生死攸关的困境。 于是木下藤吉郎站了起来,说主要是想担心。
丰臣秀吉电影形象
也许他的生命本不该结束,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活着回来后,他受到织田信长的重视,被委以重任,成了心腹。 同时,织田信长给他一个“羽柴”姓,改名为羽柴秀吉。
咸鱼翻身、政治大洗牌后,织田信长继续南征北战,实现了自己宏图的霸业。 他平时的做法太蛮横狠毒,所剩无几,这也为他今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织田信长在本能寺受灾后,羽柴秀吉花了三年时间镇压和接收织田信长原来的家臣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本营伏见城。 羽柴秀吉于1585年成为主公,第二年要求天皇赐姓“丰臣”,以后被称为丰臣秀吉。
他深受织田信长“天下布武”的影响,经过六年的时间,终于于1591年统一了日本。 他54岁时成为当时日本最有权力的人物。 至此,“丰臣”也成了第五个姓。 他大一统之后,又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
首先下达了“猎刀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进。 他不允许人民拿长短刀、长枪等武器。 当时日本是“民兵合一”的制度,很多农民拿着武器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项措施大大削弱了农民的武力价值。
接下来,他还进行了太阁检地。 有趣的是,“太合”也是他给自己的官名。 他这一措施需要重新丈量、划分土地,年年要进贡,禁止农民当武士,禁止农民流动,要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土地的所有权归丰臣秀吉一人所有,另外,将土地分给大明领主们。
不仅如此,丰臣秀吉还改革兵制,分离兵农,要求武士们住在自己的领地,统一住在桃山城下町。 换句话说,感觉像职业军人。
最后,他非常重视商业和礼遇商人,也聘用善于理财的家臣。 他在统一日本的过程中得到大阪、九州许多商人的财政大力支持,知道“算盘胜于武器”的道理,所以是他的一系列措施。 无论是削弱民间武力,还是加强中央集权,都做得很充分。
日本武士
虽然是鼎盛时期的“滑铁卢”,但这一系列看似便利的改革很快也显现出弊端。 武士成为职业军人后,不能战斗,同时还要支付庞大的军费,不能进行新的封杀,真的很头疼。 如果放任这些武士不管,以往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徒劳无功,再次回到“下克上”的局面。 再次发生内乱是迟早的事。 丰臣秀吉作为最大的领主,不能放任这种局面,也不能原谅这种局面。 所以他说必须找到对外发动战争的突破口。 仔细想想,只有与日本经济比肩,且军事力量比本国弱的北朝鲜。
于是,他晚年发动了侵略战争。 他发动侵略战争,大概有以下理由。 第一,丰臣秀吉出身贫寒,一生追求名利,为了证明自己的道路,他在完成日本统一后名利双收,野心极大膨胀。 而且,当时的日本无论是军事技术还是战力配置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特别是在火炮方面。 而且,他在明朝有侵略的野心。 要以朝鲜为立足点,占领明朝的国土。 据说他的这一思想被后世也认为是日本侵略的大陆政策的思想渊源之一。 二是转移日本国内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他发动战争有明显的主观动机,就是通过战争提高中央集权,扩大地方大名的统治。 由于这些大量闲散武士的死亡,日本不会再次陷入武装叛乱,至于其他大名,则无法威胁到丰臣家的统治。 第三,是日本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丰臣秀吉发动战争的重要原因,自从明政府和朝鲜政府开始限制贸易以来,对日本商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他必须与明朝和朝鲜交流,以获取最现实的利益。
当然,日本发动这场战争,并不仅仅是因为头脑一热就拍照决定发动战争。 他们真的做了调查,发现朝鲜武装力量不强,明政府的内忧外患非常严重,他们以为即使自己向朝鲜举军,明政府也无暇顾及。 然而,万历皇帝在朝鲜请求紧急援助后,一致认为“不留子孙,住在边陲”,前往朝鲜与日本交战,将那些有名的“战国精英”直接恢复了原型。
明朝万历皇帝
战后,日本深受其害,丰臣秀吉失败后,日本国内舆论一边倒,一些净骂、看不起他的贵族大臣们更有了出路。 正如一时千夫指出的那样,轰轰烈烈失败的丰臣秀吉倒下了,但支撑不住,于1598年8月18日苏醒去世。
评价说这次战败给丰臣秀吉以致命的打击,使他一生的丰功伟绩化为乌有,他去世后,他的家族迅速没落,他的嫡系在大阪被德川家迅速冲洗,连年仅8岁的孙子国松丸也没能逃脱。 丰臣是日本的五个姓之一,只传了两代人就结束了。 至今日本国内也只有很少人姓这个,不再是当时的盛况了。 他死后,德川家康恢复了大明神的封号,破坏了京都的丰臣墓碑。 这位悲剧英雄也真可悲。
纵观丰臣秀吉的一生,他虽然身无分文,却顽强拼搏,拥有了不断提升的生命力,创造了伟大的业绩。 另外,从出身不高却不断证明自己的事实来看,即使站在他事业的顶峰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也不能否定他作为政治家的魅力,这是他悲剧英雄色彩的来源。 他的成功,满足了普通老百姓对他成功的渴望,被称为秀吉的插曲。
丰臣秀吉虽然有卓越的能力,但他的大喜功、得意忘形也不容忽视。 他平定了战国的纷争,但由于战乱持续时间长,国内诸侯都臣服于他,但思维模式仍一如往昔,一有机会就继续战争,为争夺领土而死也是活着的。 他用武力取得了天下,但没有探索从战国向统一的过渡之路。 他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把矛头指向了更大的矛盾。 实在得不到。
他是打天下的天才,但不知道如何稳定天下。 但他的老对手德川家康显然比他更了解。 德川家康吸取丰臣秀吉的经验教训后,最终在日本找到了和平统一的道路,成立了德川幕府,开始了对日本长达260年的统治。
参考文献: 《丰臣家的人们》 《丰臣秀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