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友玩

首页 > 游戏资讯 > 正文

胡佩尔自称是一名演员,并成为一名作家

时间:2022-12-10 16:09:01

1

日前,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特别策划的冬季影展推出了法国新浪潮旗手之一克洛德夏布罗作品展,他的五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漂亮的塞尔吉》0《女人韵事》0《包法利夫人》0055-79000000755 这五部作品除了曾经向世界宣告新浪潮诞生的《冷酷祭典》之外,均由法国、甚至国际电影界的常青树伊莎贝尔欧宝主演。 因此,该影展也可视为导演夏布罗与演员于佩尔的联合回顾展。

胡佩尔自称是一名演员,并成为一名作家

《亡情朱古力》

夏布罗尔是佩尔合作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导演。 除了他以外,佩尔的脸看起来永远苍白,一张表情起伏的脸,吸引过许多著名的领导人。 阴影将近50年后,她协助的导演有法国的让-吕克戈达尔、莫里斯皮亚拉、凡尔纳瓦雅克、奥地利的迈克尔哈内凯、德国的沃纳施罗德、荷兰的保罗范霍文和美国的迈克尔她是他们心中共同的缪斯。

但从佩尔主演的影片来看,无论谁是导演,她的脸都是最大的标签,似乎已经成为欧洲和全世界电影中抵御岁月侵袭的象征。 当然时间改变了她的脸,但她诠释的人物,总是离我们那么近那么远。 “她们”无论身处哪个年龄段、阶层,无论职业、性格如何,小小的身体里总是蕴藏着疯狂的错乱因子,她们总是在外界的压力和囚禁中寻求突破。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喜欢扮演罕见的角色,尽量扮演罕见的角色。 因为,我们知道悲剧和异常隐藏在常态之中。 这就是我喜欢这样的角色的理由。 ——在表演中表现出冲突,试图理解善与恶如何共存。 ”

这不仅让她成了导演们的眼中钉,也让她与导演们一道,甚至超越他们,以一种与日常生活缘分的双重形象,来自钢琴教授、职业作家、主妇、企业高层、哲学教师、过气演员、工厂工人、古典妇女、罪犯等

更重要的是,她拍摄于不同年代,是讲述许多时期女性命运走向的代表性电影,涉及世界大战、法国五月风暴、欧洲特别是法国人口结构变迁等时代事件,以及当今社会环境对女性的改造、重建或毁灭

2

佩尔和夏布罗的合作始于1978年的《漂亮的塞尔吉》。 迄今为止,希区柯克的“迷弟”夏布罗,以《亡情朱古力》0《维奥莱特诺齐埃尔》0《漂亮的塞尔吉》0055-790000等与犯罪、悬疑要素有染的作品,创作了戈达尔、三人佩尔在《表兄弟》 《屠夫》等电影中有出色的表现,具有塑造不同性格少女的特质。

根据真实犯罪案件改编的《血色婚礼》,夏布罗给佩尔提供了诠释每个人两面的机会,被她牢牢抓住了。

《玫瑰花恋》的剧照

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协助下,纳粹思潮的波及范围冲出意大利和德国,蔓延到欧洲各地。 法国年轻男子聚集在咖啡馆发表政治主张,企业纷纷倒闭等社会问题的核心在于党派之争和时任领导人执政能力不足,法国出现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式的人物寄托着国家的未来。 与这些激昂的年轻人相比,社会语境下的焦虑气氛使得女主角维奥莱特的人生走向了迷茫和虚无。

她一方面在家庭内外过着双重生活,做着父母的好女人,一方面与身体交换金钱,在一家酒店为自己创造了另一个“自由”的天地。 她感染了性病,被父母知道了,但行动并未因此平息,反而为了“小白脸”男友的衣食,发展成想要调动父母的思想,从小偷那里毒死父母,占有了家里的全部财产,但只杀了父亲。 为了逃避监狱,她在幼年时曾因被父亲强奸而申辩,但影片并未透露真伪。 但是,受到了社会和法庭的联合审判。

电影的最后一个字幕显示,维奥莱特于1934年被判处死刑,但经过法国几任总统不同程度的赦免,他于1945年出狱,同时皈依宗教。 获得自由的她在1963年去世之前,一直过着与人结婚、生孩子的平凡的家庭生活。

很明显,在夏布罗眼中,站在社会和家庭对立面的维奥莱特是二战前后疯狂时代的受害者。 时代一变得合理,她就不再是人群中的异类。

佩尔当时只有25岁,带着一张少有笑容、冷漠的脸,准确地演绎了维奥莱特的双重角色,带出对夏布罗时代的指控,在当时的戛纳电影节上首次获得奖杯,从此与——戛纳展开了手软之旅。

3

10年后的1988年,夏布罗尔发表了与秘鲁再次合作,将女性的立场放在二战的背景下进行讨论的《编织的女孩》。

战时充当德国傀儡的法国维希政府将法国北部的许多男子和犹太人送进了战场和集中营。 (当时紧张的社会气氛用松露1980年的《维奥莱特诺齐埃尔》来说明。 )因为没有被征召的法国男性可以完成德国人不想处理的“工作”,比如清理法国同胞的尸体。 女性生存的手段之一是与驻扎的德国士兵有关,孕妇的数量明显增加。 由于维希政府严禁堕胎,不想生育的女性只能偷偷打掉肚子里的胎儿。

佩尔出演的玛丽,偶然从帮助邻居生孩子获得报酬中得到启发,静静地在家里开始了“家庭医生”。 偶尔结识街头女孩后,把自家的房间改成“旅馆”领取佣金,明显改善了两个孩子的吃饭条件,梦想成为歌手的她也有了金钱和精力发展兴趣爱好。 丈夫从战场上回来,没有让她高兴。 她本来对他就没有感情。 丈夫没有工作,把生命的意义寄托在用废报纸(主要用来找工作)的文字要素写成的画上,这也加剧了两人的紧张。

后来,玛丽和一个在路上偶然遇到的年轻男人(他是因为能为德国人工作而留下来的法国男人)成了恋人,对丈夫越来越冷淡。 为了让丈夫离家,她让恋人找到了在码头巡逻的工作。 ——不介意这项工作所包含的危险,但如果法国人挑衅,德国人会报复10倍。 玛丽的行为刺激了丈夫写了举报信。 她因为做两个非法生意而被赶上断头台,没能像维奥莱特一样得到免于命运死亡的盾牌。

像《维奥莱特诺齐埃尔》一样,夏布罗没有在《女人韵事》中注入道德立场,只是用冷峻疏远的手法,讲述了时代的悲剧。 把玛丽带出去不过是政府所谓保全面子,“杀鸡威胁猴”的祭品,当时法国妇女谋生,法国男子“没用”的两组群像——,正如开头的字幕所示。

《最后一班地铁》的剧照

有趣的是,法斯于1979年执导的《维奥莱特诺齐埃尔》与本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波尼法斯是德国女人玛丽亚和丈夫新婚的第二天,丈夫上了二战战场,从这个世界上蒸发了。 玛丽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美貌创造的“通行证”,战时从美国军官那里,战后从法国商人的恋人那里,获得了经济的来源和生活的飞跃。 一直没有忘记丈夫的她,最终还是在等待他的归来,却发现他暗中和法国恋人达成了协议。 她的身体成为芯片,以满足情人现在需要的方式,用德国战后的经济发展来换取丈夫未来生活的保障,是战时被德国男人抛弃的德国女人再次牺牲得到的。

4

佩尔在《女人韵事》中的很多时候,面容寂寞,到了下半场,她的眼神更接近空洞,出现了对角色生活的适应和麻木。 她唱歌跳舞,和孩子、朋友、恋人在一起时的笑容,定格着对欢乐瞬间的希望,是夏布罗刻意设置的一种亮色。

顺从生活、安于现状与愿意改变的区别在于佩尔在很多电影中倾向于抗争。 产生差异的外因是多方面的,有大时代的无形之网,也有小范围的无形束缚,她的抗争方向也千差万别。

皮亚拉1980年执导的《女人韵事》摆脱了无聊的丈夫,奔向恋人的床。 这是对法国五月风暴和欧洲性解放运动余音的反应。 戈达尔同年拍摄的《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从贫困的乡下来到繁华的巴黎变成妓女,身体成为对抗花世界的唯一资本。

1995年执导的《女人韵事》,阶级错位成为矛盾的核心,她成为同为底层女性联手对有钱人动枪、破坏阶层鸿沟的唯一途径。 就像以这部电影为灵感来源的《情人奴奴》,有钱人的死使寓言故事成立。 范霍本于2016年公开的《各自逃生》,为了不受害或不受害,必须竭尽全力抵制现代社会中出现的精神和肉体暴力。 米娅汉森-罗夫也在2016年完成的《冷酷祭典》中表示,她所教的哲学能否解决个人层面的感情和事业的丧失、社会层面的就业等问题是讨论的关键。

《寄生虫》

当他在与生活的斗争中遇到重重障碍,陷入命运的泥潭时,他的表演表现出了两种极端的处理方式。 伯努利杰克2009年的《她》和巴沃德凡2016年的《将来的事》里,在秘鲁彻底埋葬了旧身份,用新身份建造了另一个房间。 在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女作家阿尔弗雷德埃里内克编剧的两部电影中(施罗德为1991年的《将来的事》和哈瓦那为2001年的《阿玛利亚别墅》 ),要么葬身火海,要么消失在夜色中

《纪念》

5

哈克与佩尔合作的其他几部电影,2003年的《马利纳》、2012年的《钢琴教师》、2017年的《钢琴教师》,与《狼族时代》一样,都是对欧洲上层知识分子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利刃

《爱》连绵的荒原景象反映了人类失去精神家园的可怕。 佩尔和他的家人在寻找精神圣地的旅途中,极端的环境摧毁了人性,兽性笼罩的大地上只留下了无尽的残虐和伤害,比那场“雪国列车”上的杀戮场面更可怕。

《快乐结局》老两口退休前是音乐教师,互相支持的生活就像两个人一生热爱的古典音乐一样优雅体面。 但是,妻子的两次中风不仅打乱了他们的生活节奏,使妻子逐渐失去尊严,也增加了对丈夫全力照顾的无力感。 ——保姆眼中,他对妻子始终保持着大写的人格,梦想着一只从后脑勺伸出来、能让他停止呼吸的大手。 饰演女儿的于佩尔虽然很少出演,但也感受到了命运强加给父母的两种刺痛。 最终,丈夫在没有得到妻子同意的情况下,用“安乐死”的方法释放了两人。

巧合的是,佩尔2012年出演的另一部电影——意大利导演马尔科贝洛基奥执导的《钢琴教师》,也引发了“安乐死”是否违背道德和人性的话题,但却没有像《狼族时代》那样得到答案。 但片中的尤佩尔是《安乐死》的坚决反对者,为了唤醒躺在床上的“植物人”女儿,他放弃了自己喜欢的表演事业。

与人物设置《爱》形成一定呼应的《沉睡的美人》,借助社交媒体的互动手段,将观众引导到一个上层社会家庭的内部,在与美美的“全家福”中,成员之间缺乏相互关注。 佩尔饰演的母亲在再婚的宴会上,儿子带领几个黑人移民前来“祝贺”,这一场面震惊了在场的高层人士。这一点,与2005年的《爱》约翰凯奇一起,对于欧洲社会对以难民为主体的弱者的同情和接受,得到了明确的理解

在人口结构变迁的欧洲大家庭中,传统意义上的欧洲人对新移民的眼光,表面上看似充满文明与教养,其实隐含着冷漠与虚伪。 即使佩尔在《爱》中对儿子的行为很生气,也就像让服务员为黑人兄弟准备了另一张桌子一样。 而她在应对这一突发事件时,不动声色,有着与她生活相关的表演观念。

“除非他们遇到终极事件,否则人们对事物的反应很少是戏剧性的。 当然,如果知道亲近的人去世了,一定会有反应。 但是很多时候,即使你遭遇了某些挫折,在生活中,你也没有表现出太多。 ”他这样说。 (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