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9 17:32:01
17月7日,迪士尼重磅大戏《花木兰》预告出炉。
刘亦菲妆很浓,在雍容华贵上引起了轰动。 预告片放出的东方元素也让世界的粉丝感到惊讶。
除了以刘亦菲为主角外,李连杰、郑佩佩、甄子丹等众多手臂绿叶衬托红花,使这部东方大戏显得极为隆重。
20年前,迪士尼因动漫《花木兰》而惊艳,以东方文化所蕴含的独特家世情怀,汇聚中西合璧的文化内涵。
仁智礼信义的背后,是女性的独立和女性的崛起赋予了这部电影新的生命。
20年后《花木兰》继承了动画的衣鉴,再次搭建了东西方文化共同的桥梁。
刘亦菲作为传播武侠文化的使者,其实早在十年前就已成定局。
2008年夏天,《功夫之王》开始了好莱坞新武侠电影的变革,刘亦菲饰演女一号金燕子。
来无影去无踪的侠客,作为男孩的梦中情人融入好莱坞功夫宇宙。
金燕子作为武侠大师胡金铠的第一个侠女形象,在西方世界举足轻重。 郑佩佩的金燕子英姿飒爽、英姿飒爽,华丽无双,被广大西方影迷尊称为“最佳女侠”。
她作为金燕子登场,仿佛继承了郑佩佩侠女的衣鉴。 在《花木兰》中,两代金燕子首次结为师徒,让女性的崛起有了一点传承的意义。
2其实70年代开始了好莱坞的功夫浪潮。 1971年邵氏的名作《天下第一拳》成功进军好莱坞,成为年十大热门电影。
香港影星罗烈离李小龙更近一步,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华人巨星。
从越南战争回来的中国人李小龙,迅速研究了世界武术的融合,使中国功夫之名响彻北美功夫界。
以武术为终身追求的李小龙踏足好莱坞后,东方的神秘力量和西方的格斗技巧,并没有很好地契合。
60年代,美剧《青蜂侠》虽然收视率很高,但功夫却被北美的主流文化所排斥。
李小龙不甘于好莱坞的种族主义和剥削。 1971年,他回到家乡,决定在香港发挥自己的功夫梦。
李小龙与邹文怀一拍即合,成为嘉禾公司最大的巨星。
从最初的《唐山大兄》到最后的《死亡游戏》,李小龙的四部半坎电影成功塑造了他个人的英雄主义形象。
他在电影中作为拳击手活跃着,但似乎每部电影都在扮演他自己。
李小龙功夫影像的巨浪自东向西,影响了全世界。 影迷惊叹李小龙闪电般的表现,惊讶于中国功夫释放出的不可思议的能量。
功夫浪潮的巨大效果改变了全球文化格局。
1973年一代巨星突然去世,他的电影生命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 李小龙之后没有人。 足以让武术绽放出如此不可思议的强大魅力。
他的四部半的电影,被北美的影迷视为至宝。 在美国的街角,功夫和李小龙成了当时最热的词。
由于文化隔阂,源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并没有完全被好莱坞控制。
战后,牛仔文化成为美国硬核文化的标志,充分尝试了如何将新鲜血液和传统西部文化融入好莱坞,但仍然没有一个人能与李小龙相媲美。
在西方世界,超级英雄是臆想,即使枪法像上帝牛仔,也逃不出物理学定律。
功夫赋予了西方人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神秘力量的可能性。
个人英雄主义与东方文化的融合,终于在漫画中实现了。 李小龙死后的同年12月,漫威公司创造了超级英雄“上气”。
“上气”来自东方神秘古国,形象完全脱胎于一代巨星李小龙。 上气从小就学习各种武术,少林拳、截拳道、练功成了他看家的本领。
西方人对神秘中国人的所有认识,可能都融入了这个角色。 生气与之前的大反派满大人相连,构成了漫威宇宙神秘的东方世界。
近年来漫威电影的火热,也是迪士尼电影原作的下一个目标。 这位东方英雄在46年后重生,见东方武术文化的持续影响力。
370年代李小龙影响世界,邵氏功夫片也持续出口海外。 嘉禾和邵氏都以功夫片为主,通过两种功夫和各自的方式传播武术文化。
如果说李小龙是西方主流公认的文化符号,邵氏功夫片最受西方资深影迷欢迎。
《少林三十六房》、《武馆》、《南拳北腿》等影片,向世界传播了硬桥硬马的武术魅力。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北美大大小小的武馆,都以南拳为主,咏春和洪拳遍地开花。
昆汀塔伦蒂诺从小就是香港功夫片的超级粉丝。 刘家良、袁平、刘家辉、傅音的名字,在昆廷少年时代就已经如家珍。
而在立年的昆廷成为导演后,功夫梦成为了可能。
这部诞生于2003年《杀死比尔》,实现了中日美武术技巧的大融合电影,进一步开启了好莱坞新技术电影的奇观。
《杀死比尔》独特的战斗,多亏了袁平和优秀的武术指导。
动感的音乐加上有力的视觉效果,番茄酱在戒指的召唤下,瞬间沸腾了。
女萨满披着复仇的火焰,黄色的紧身衣上有武士刀,仿佛被李小龙的魂魄附身一样徘徊。 而且,她在大决战中走的很有名,停不下来。
东西方文化在这部cult电影中融合了,但《杀死比尔》的延续更能体现昆廷作者的情感。
白眉道人,粤语白鹤形拳,把乌玛瑟曼要武的生活塞得淋漓尽致。
《杀死比尔2》的出现,似乎更圆了对那一代中国功夫的猜测。 那座硬桥硬马的真功夫年代,似乎让西方人探索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杀死比尔》的成功或许可以归结为香港电影人才的外向型出口。 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高峰后,电影人西行逐渐成为当时的一大趋势。
袁和平、徐克、吴宇森等人东渡北美,好莱坞类型电影逐渐演变成新的风格。
1999年《黑客帝国》一炮而红,《卧虎藏龙》所向披靡,功夫在西洋画中大放异彩。
李小龙之后,中国的努力在北美掀起了第二次文化浪潮。 此时,西方人也逐渐抛弃了对中国人的偏见,文化的包容也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
从2000年前后出售的动作片中,可以看到中国功夫的影子。 东方武术影响了好莱坞的动作,随处可见。
在《古墓丽影》、《X战警》、《蜘蛛侠》、《刀锋战士》等超级英雄电影中,功夫成为超能力者的标配,拳术成为检验超级英雄的中心标准。
但是,过于统一的行动计划也给北美的观众带来了很多视觉疲劳。
2008年前后,香港武指回归本土,中国功夫逐渐淡出北美主流商业电影。
在四千西方人眼里有一千中国人,但普遍的西方民主对中国的感情是复杂而矛盾的。
好奇心、拒绝和恐惧感,交错着他们对中国人的爱恨。
或者是因为早年傅满洲在西方家喻户晓。 这让美国人觉得,傅满洲才是最典型的中国面孔。
功夫的出现改变了大众过去对东方人的偏见。 这种东方秘术,更打破了西方人眼中的“黄祸”标签。
唐人街和美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加速了西方人对新文化的宽容。
相反,黄祸在好莱坞电影中成为自我调整的形象,在B级功夫电影中多次扮演大反派。
香港电影中常见的功夫男孩也顺利嫁接到好莱坞,左右着北美地下电影的发展趋势。
1986年,恐怖片大师约翰卡彭特的《妖魔大闹唐人街》集妖术、魔法、宫廷、功夫、僵尸等各种神秘东方元素于一身,进一步满足了地下观众的恶趣味。
1995年,由古典游戏《真人快打》派生的PG-13功夫电影《魔宫帝国》上映。
唐人街的刘康一在比武乐园被魔宫神殿杀害,中国功夫拯救了世界。
这次魔宫探险的经历,被很多粉丝津津乐道。 游戏的所有图像都出现在《魔宫帝国》。
饰演刘康的仇云波也在《魔宫帝国》成为北美骨灰级影迷的功夫偶像。
根据仇云波和中国功夫少年的文化派生,《昆宝出拳》于2002年公开。 这部奇怪的电影似乎嘲笑了北美影迷的东方情结。
电影在古朴的气氛中,相继恶搞了一部中文老功夫片。
滑稽角色、无厘头笑、解构的东方武学,好比好莱坞向香港老功夫片致敬,影迷对自我功夫的反思。
2012年上映的《铁拳》,将功夫cult电影推向了顶峰,黑人文化和中国武术在19世纪末的晚清,擦出了奇妙的火花。
黑人在晚清社会铁拳纵横,扫荡武术门派,潜入地下黑市,使出天下无敌之招。
蒸汽朋克与功夫的混搭,嘻哈与雕梁画柱的融合,让这部电影蔚为大观。
虽然《铁拳》满足了地下粉丝对东方的一切猜测,但后来的B级功夫片却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这部电影。
中国对功夫的执着还体现在伦道夫格尔、尚格温顿、斯蒂芬希格等演员身上。
他们亲身学习中国武学,作为功夫巨星进入好莱坞电影界。
在漫威、直流电巨头没有席卷好莱坞的90年代,纯正的动作片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 尚云顿把李小龙和成龙视为偶像。
在尚格温顿等主演的动作电影中,力量和技巧高度融合。 武术在铁血硬汉的带动下变得刚柔并济,力与美实现了完全的结合。
从《魔宫战士》到《街头霸王》,从《终极标靶》到《双重火力》,徐克和吴宇森都有重要的参与好莱坞功夫片,但这类电影出现了浓厚的港式风格。
但是在单调的故事下,单纯的动作战斗也无法回到北美观众的心中,这样的电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基础。
随着功夫与甲级制作的融合,低成本的好莱坞功夫片也逐渐淡出观众视野。
文化土壤的缺乏加速了尚格温顿的没落。 《敢死队》系列近年来市场疲软; 单一的好莱坞功夫烟花,才真正消失了。
从51世纪70年代对中国功夫的刻意追求,到中国功夫在特效的浩瀚中无缝对接,可以看到西方主流对东方的警惕与谨慎,领略对好莱坞优质文化的接受与包容。
功夫很重要,但经过十几年的动作创新,功夫逐渐成为好莱坞英雄的辅助技能。 只有在过于东方化的角色中,功夫才能全力以赴,毫无保留。
例如,在2017年公开的《星球大战:侠盗一号》中,甄子丹饰演的盲僧大师奇鲁英威就是东方武者的典型。
盲僧融合了座头市和少林武僧两种形象。 即使看不见,凭借优秀的武艺和敏锐的听觉,暴风兵们也会瞬间聚集起来。
这次,甄子丹作为宗师相继加盟《上气》和《花木兰》,显示了他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功夫熊猫》年以后,东方文化形成的功夫宇宙,逐渐成为新东方电影的爆款。 中国功夫的魅力也是在《功夫熊猫》新诞生的。
《花木兰》真人版的出现,证明了迪士尼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探索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清一色东方演员的使用,也避免了角色代入带来的尴尬。 虽然《花木兰》可能只是一个起点,但中国功夫的海外出口道路仍然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