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友玩

首页 > 游戏资讯 > 正文

中国功夫是如何改变好莱坞的?

时间:2022-12-19 17:32:01

APP永久免费入口

17月7日,迪士尼重磅大戏《花木兰》预告出炉。

刘亦菲妆很浓,在雍容华贵上引起了轰动。 预告片放出的东方元素也让世界的粉丝感到惊讶。

中国功夫是如何改变好莱坞的?

除了以刘亦菲为主角外,李连杰、郑佩佩、甄子丹等众多手臂绿叶衬托红花,使这部东方大戏显得极为隆重。

20年前,迪士尼因动漫《花木兰》而惊艳,以东方文化所蕴含的独特家世情怀,汇聚中西合璧的文化内涵。

仁智礼信义的背后,是女性的独立和女性的崛起赋予了这部电影新的生命。

20年后《花木兰》继承了动画的衣鉴,再次搭建了东西方文化共同的桥梁。

刘亦菲作为传播武侠文化的使者,其实早在十年前就已成定局。

2008年夏天,《功夫之王》开始了好莱坞新武侠电影的变革,刘亦菲饰演女一号金燕子。

来无影去无踪的侠客,作为男孩的梦中情人融入好莱坞功夫宇宙。

金燕子作为武侠大师胡金铠的第一个侠女形象,在西方世界举足轻重。 郑佩佩的金燕子英姿飒爽、英姿飒爽,华丽无双,被广大西方影迷尊称为“最佳女侠”。

她作为金燕子登场,仿佛继承了郑佩佩侠女的衣鉴。 在《花木兰》中,两代金燕子首次结为师徒,让女性的崛起有了一点传承的意义。

2其实70年代开始了好莱坞的功夫浪潮。 1971年邵氏的名作《天下第一拳》成功进军好莱坞,成为年十大热门电影。

香港影星罗烈离李小龙更近一步,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华人巨星。

从越南战争回来的中国人李小龙,迅速研究了世界武术的融合,使中国功夫之名响彻北美功夫界。

以武术为终身追求的李小龙踏足好莱坞后,东方的神秘力量和西方的格斗技巧,并没有很好地契合。

60年代,美剧《青蜂侠》虽然收视率很高,但功夫却被北美的主流文化所排斥。

李小龙不甘于好莱坞的种族主义和剥削。 1971年,他回到家乡,决定在香港发挥自己的功夫梦。

李小龙与邹文怀一拍即合,成为嘉禾公司最大的巨星。

从最初的《唐山大兄》到最后的《死亡游戏》,李小龙的四部半坎电影成功塑造了他个人的英雄主义形象。

他在电影中作为拳击手活跃着,但似乎每部电影都在扮演他自己。

李小龙功夫影像的巨浪自东向西,影响了全世界。 影迷惊叹李小龙闪电般的表现,惊讶于中国功夫释放出的不可思议的能量。

功夫浪潮的巨大效果改变了全球文化格局。

1973年一代巨星突然去世,他的电影生命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 李小龙之后没有人。 足以让武术绽放出如此不可思议的强大魅力。

他的四部半的电影,被北美的影迷视为至宝。 在美国的街角,功夫和李小龙成了当时最热的词。

由于文化隔阂,源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并没有完全被好莱坞控制。

战后,牛仔文化成为美国硬核文化的标志,充分尝试了如何将新鲜血液和传统西部文化融入好莱坞,但仍然没有一个人能与李小龙相媲美。

在西方世界,超级英雄是臆想,即使枪法像上帝牛仔,也逃不出物理学定律。

功夫赋予了西方人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神秘力量的可能性。

个人英雄主义与东方文化的融合,终于在漫画中实现了。 李小龙死后的同年12月,漫威公司创造了超级英雄“上气”。

“上气”来自东方神秘古国,形象完全脱胎于一代巨星李小龙。 上气从小就学习各种武术,少林拳、截拳道、练功成了他看家的本领。

西方人对神秘中国人的所有认识,可能都融入了这个角色。 生气与之前的大反派满大人相连,构成了漫威宇宙神秘的东方世界。

近年来漫威电影的火热,也是迪士尼电影原作的下一个目标。 这位东方英雄在46年后重生,见东方武术文化的持续影响力。

370年代李小龙影响世界,邵氏功夫片也持续出口海外。 嘉禾和邵氏都以功夫片为主,通过两种功夫和各自的方式传播武术文化。

如果说李小龙是西方主流公认的文化符号,邵氏功夫片最受西方资深影迷欢迎。

《少林三十六房》、《武馆》、《南拳北腿》等影片,向世界传播了硬桥硬马的武术魅力。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北美大大小小的武馆,都以南拳为主,咏春和洪拳遍地开花。

昆汀塔伦蒂诺从小就是香港功夫片的超级粉丝。 刘家良、袁平、刘家辉、傅音的名字,在昆廷少年时代就已经如家珍。

而在立年的昆廷成为导演后,功夫梦成为了可能。

这部诞生于2003年《杀死比尔》,实现了中日美武术技巧的大融合电影,进一步开启了好莱坞新技术电影的奇观。

《杀死比尔》独特的战斗,多亏了袁平和优秀的武术指导。

动感的音乐加上有力的视觉效果,番茄酱在戒指的召唤下,瞬间沸腾了。

女萨满披着复仇的火焰,黄色的紧身衣上有武士刀,仿佛被李小龙的魂魄附身一样徘徊。 而且,她在大决战中走的很有名,停不下来。

东西方文化在这部cult电影中融合了,但《杀死比尔》的延续更能体现昆廷作者的情感。

白眉道人,粤语白鹤形拳,把乌玛瑟曼要武的生活塞得淋漓尽致。

《杀死比尔2》的出现,似乎更圆了对那一代中国功夫的猜测。 那座硬桥硬马的真功夫年代,似乎让西方人探索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杀死比尔》的成功或许可以归结为香港电影人才的外向型出口。 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高峰后,电影人西行逐渐成为当时的一大趋势。

袁和平、徐克、吴宇森等人东渡北美,好莱坞类型电影逐渐演变成新的风格。

1999年《黑客帝国》一炮而红,《卧虎藏龙》所向披靡,功夫在西洋画中大放异彩。

李小龙之后,中国的努力在北美掀起了第二次文化浪潮。 此时,西方人也逐渐抛弃了对中国人的偏见,文化的包容也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

从2000年前后出售的动作片中,可以看到中国功夫的影子。 东方武术影响了好莱坞的动作,随处可见。

在《古墓丽影》、《X战警》、《蜘蛛侠》、《刀锋战士》等超级英雄电影中,功夫成为超能力者的标配,拳术成为检验超级英雄的中心标准。

但是,过于统一的行动计划也给北美的观众带来了很多视觉疲劳。

2008年前后,香港武指回归本土,中国功夫逐渐淡出北美主流商业电影。

在四千西方人眼里有一千中国人,但普遍的西方民主对中国的感情是复杂而矛盾的。

好奇心、拒绝和恐惧感,交错着他们对中国人的爱恨。

或者是因为早年傅满洲在西方家喻户晓。 这让美国人觉得,傅满洲才是最典型的中国面孔。

功夫的出现改变了大众过去对东方人的偏见。 这种东方秘术,更打破了西方人眼中的“黄祸”标签。

唐人街和美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加速了西方人对新文化的宽容。

相反,黄祸在好莱坞电影中成为自我调整的形象,在B级功夫电影中多次扮演大反派。

香港电影中常见的功夫男孩也顺利嫁接到好莱坞,左右着北美地下电影的发展趋势。

1986年,恐怖片大师约翰卡彭特的《妖魔大闹唐人街》集妖术、魔法、宫廷、功夫、僵尸等各种神秘东方元素于一身,进一步满足了地下观众的恶趣味。

1995年,由古典游戏《真人快打》派生的PG-13功夫电影《魔宫帝国》上映。

唐人街的刘康一在比武乐园被魔宫神殿杀害,中国功夫拯救了世界。

这次魔宫探险的经历,被很多粉丝津津乐道。 游戏的所有图像都出现在《魔宫帝国》。

饰演刘康的仇云波也在《魔宫帝国》成为北美骨灰级影迷的功夫偶像。

根据仇云波和中国功夫少年的文化派生,《昆宝出拳》于2002年公开。 这部奇怪的电影似乎嘲笑了北美影迷的东方情结。

电影在古朴的气氛中,相继恶搞了一部中文老功夫片。

滑稽角色、无厘头笑、解构的东方武学,好比好莱坞向香港老功夫片致敬,影迷对自我功夫的反思。

2012年上映的《铁拳》,将功夫cult电影推向了顶峰,黑人文化和中国武术在19世纪末的晚清,擦出了奇妙的火花。

黑人在晚清社会铁拳纵横,扫荡武术门派,潜入地下黑市,使出天下无敌之招。

蒸汽朋克与功夫的混搭,嘻哈与雕梁画柱的融合,让这部电影蔚为大观。

虽然《铁拳》满足了地下粉丝对东方的一切猜测,但后来的B级功夫片却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这部电影。

中国对功夫的执着还体现在伦道夫格尔、尚格温顿、斯蒂芬希格等演员身上。

他们亲身学习中国武学,作为功夫巨星进入好莱坞电影界。

在漫威、直流电巨头没有席卷好莱坞的90年代,纯正的动作片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 尚云顿把李小龙和成龙视为偶像。

在尚格温顿等主演的动作电影中,力量和技巧高度融合。 武术在铁血硬汉的带动下变得刚柔并济,力与美实现了完全的结合。

从《魔宫战士》到《街头霸王》,从《终极标靶》到《双重火力》,徐克和吴宇森都有重要的参与好莱坞功夫片,但这类电影出现了浓厚的港式风格。

但是在单调的故事下,单纯的动作战斗也无法回到北美观众的心中,这样的电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基础。

随着功夫与甲级制作的融合,低成本的好莱坞功夫片也逐渐淡出观众视野。

文化土壤的缺乏加速了尚格温顿的没落。 《敢死队》系列近年来市场疲软; 单一的好莱坞功夫烟花,才真正消失了。

从51世纪70年代对中国功夫的刻意追求,到中国功夫在特效的浩瀚中无缝对接,可以看到西方主流对东方的警惕与谨慎,领略对好莱坞优质文化的接受与包容。

功夫很重要,但经过十几年的动作创新,功夫逐渐成为好莱坞英雄的辅助技能。 只有在过于东方化的角色中,功夫才能全力以赴,毫无保留。

例如,在2017年公开的《星球大战:侠盗一号》中,甄子丹饰演的盲僧大师奇鲁英威就是东方武者的典型。

盲僧融合了座头市和少林武僧两种形象。 即使看不见,凭借优秀的武艺和敏锐的听觉,暴风兵们也会瞬间聚集起来。

这次,甄子丹作为宗师相继加盟《上气》和《花木兰》,显示了他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功夫熊猫》年以后,东方文化形成的功夫宇宙,逐渐成为新东方电影的爆款。 中国功夫的魅力也是在《功夫熊猫》新诞生的。

《花木兰》真人版的出现,证明了迪士尼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探索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清一色东方演员的使用,也避免了角色代入带来的尴尬。 虽然《花木兰》可能只是一个起点,但中国功夫的海外出口道路仍然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