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0 16:20:01
20XX年10月,一队中国渔民登上钓鱼岛南小岛,他们在岛上展开国旗,要求岛上的日本人声称“本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等待中国船只的救助。 试图进入钓鱼岛范围内的中国海警船随后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艇相撞,钓鱼岛危机一触即发。 这是日本漫画《空母伊吹》开头的场景。 《空母伊吹》从2014年开始连载,其创作背景明显以中国为假想敌。 从2020年开始连载新篇章《空母伊吹 GREAT GAME》,但正如漫画中所描写的那样,日本近年来通过煽动“中国威胁论”不断突破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的限制,直到今天,不仅是钓鱼岛方向,日本在台湾方向也插手。 从某种意义上说,《空母伊吹》既是右翼“淫乱”的作品,也是他们制定的“路线图”。 连载以来,《空母伊吹》在日本大热,2019年被拍成电影上映,在中国军迷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壹刀并没有对此进行宣传,而是借此窥视日本右翼的“脑电波”,看看他们如何为中日的冲突摆沙盘,以及有趣的问题。 他们心中最大的敌人,真的是中国吗?
1漫画在日本读书习惯中的地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麻生太郎前首相曾经说自己不爱读书,沉迷漫画,《空母伊吹》是日本右翼的气氛很浓,观察它,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观察日本右翼的想法。 漫画剧本设定在虚构的21世纪。 《空母伊吹》描绘的这个“国际社会”,就像“沉默的森林”,中日两国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联合国和其他国家自始至终都没有反应。 其中的“美国爸爸”是什么样的? 这幅漫画一再强调美国的衰落。 美国必须逐渐退出亚洲。 美国不会插手中日纷争,只会在道义上支持日本。 不要以为这是日本右翼看穿了“美国爸爸”的本质。 他们口中的“美国衰落”,接下来是“日本自己保护自己,保护整个亚洲”这句话。 简而言之,就是为突破二战后和平宪法的束缚制造借口。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补壹刀反复强调“日本右翼”。 从《空母伊吹》也可以看出,右翼眼中最大的敌人还不是中国,而是反对国内扩军准备的和平力量,甚至中国这个假想敌也可以任意置换,突破右翼的有形和无形限制就可以了。 漫画中充满了对日本国内和平力量的憎恨和憎恨。 例如,漫画中的中国军人形象是这样的:
而且,反对日本突破“专守防卫”的议员的形象如下。
相比之下,日本安倍以后的几个首相都是小眼睛,而《空母伊吹》的日本首相浓眉大眼,人畜无害……
《空母伊吹》面临着日本和平政治力量的愚昧、日本国民的麻木、和平宪法对日本“保卫国家”教条主义的限制、中国不断的“挑衅”,这些力量处于“自缚”,与日本政府为敌,责备政府违宪
日本国民在首相府外持续示威。 日本记者和媒体还在私下警告不能陷入政府冲突故事,不能成为政府的传声筒。
说白了,这是日本右翼自造的苦肉计,压制和丑化日本国内和平力量,不让日本国民哀叹不幸、愤怒,制造“莫须有”的民族感情,发动舆论动员复活军国主义。 《空母伊吹》是怎么描述中国的? 作者认为,中国为了获得海洋资源,准备从大陆国家向海洋国家蜕变,必须突破第一岛链进入太平洋,而日本对中国是“一堵位于玄关的高墙”。 漫画中认为,日本政府和民间都“不可轻视与中国的战争”。 是的,你没有错。 日本不能和中国战斗。 漫画中说,轻轻打开战端,中国就会切断南海航线,对货船进行临时检查,日本船只避开马六甲前往菲律宾东面,中国就会用潜水艇击沉货船,给依赖海上航线的日本行程以致命的打击,最后中国以“核威胁”对日本说:“领土割让这个话术现在在日本的战略界普及,所谓的台湾海峡对日本来说是“海上生命线”,“台湾有事是日本有事”之类的话,也是这个话术的延伸。
回到开头,“中国渔民登岛”事件发生后,“日本政府”出于不会自行引发事件的考虑,答应了渔民从中国海警船上借来的要求。 同时,日本加快了所谓海空两用舰船——“伊吹”列装的速度。 第一代舰长,故事的主人公,在美国培养的原航空自卫队王牌飞行员秋津龙太。
现实中,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准航母”出云舰也是这样表达欲望的。 值得一提的是,《伊吹》列装后,漫画中有80%的国际舆论持反对意见,包括越南、菲律宾在内的国家批评日本复活了旧帝国的亡灵,国防部长认为这些国家不足为惧,真正应该重视的是中国的反应
看来,日本右翼分子很清楚,真正能束缚他们军国主义野心的是中国。 钓鱼岛登岛事件两年后的一天,《空母伊吹》假设,中国军队突然袭击与那国岛、宫古岛、钓鱼岛,歼-20从虚构的中国航母“广东号”起飞,炸毁了岛上的雷达,军队登上登陆舰,占领了三岛。 “中方”随后向日方提出了条件,以换取释放岛民
面对这种情况,《空母伊吹》从两个方面开始涂脂抹粉。 一是日本政府自始至终都是“信奉和平”,一直遵守着“自古以来”“人命比地球大”的原则。 二是日本自卫队不仅保护着日本,而且“保护着亚洲”。
《空母伊吹》也承认,中国的实力在各方面都比日本好,怎么办? 一是寄希望于中国自身的“内乱”,军队和国家之间产生了分歧。 说白了,还是“冷战”的一套。 右翼的内心完全没有实力、坚决的勇气和底气,学习欧美的东西,寄希望于“和平发展”。 特别是那个“首相”,在做决定的时候吓得吐出来了。
二是在冲突中向中国军队展示高超的军事技术,给中国军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军队向政府“汇报”,在中国内部形成分歧,然后绕开希望,推进中国的“和平发展”。 带着这样的目的,《空母伊吹》的主人公指挥航母编队从横须贺港出发,试图突破中国封锁线,夺回一些被占领的岛屿。 军迷口中上演了一场缺乏基本现代军事常识的“抗中神剧”。 例如,漫画中歼-20作为第五代隐身空战机,竟然挂载反舰导弹,对着“伊吹”投下炸弹,被“击落”,上演了关公大战李小飞刀的戏码。 日军以仅仅损失一架F-35的代价,“完胜”成为歼-20编队。 F-35避开中方雷达,轰炸红旗-7阵地,成功“夺岛”。
中国军队向日方发射的导弹都是“人体轮廓”,怎么打也打不中; 日军发射中国军队的导弹百发百中,有时还没发射,中方就躺下了…… 《空母伊吹》自身水平反映了作者的水平,但截至2022年6月,《空母伊吹》系列累计销量已达到780万册一个细节是,对于中日民间交流,《空母伊吹》也有敌视的眼光,将中国游客描述为“间谍”。
3 《空母伊吹》的上市有明显的现实背景。 2010年9月7日,发生了“日本巡逻船钓鱼岛冲撞中国渔船事件”。 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常规巡航执法也被渲染为“侵犯领海”。 2012年第二次安倍内阁上台后,新安保法案开始大力推进,围绕日本周边安全局势的讨论充斥着日本社会,对中国的“离岛防卫”和“夺回作战”也赋予了现实意义。 原本军事题材的日本漫画家川口开治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创作《空母伊吹》的。 与《沉默的舰队》等传统作品相比,《空母伊吹》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真实”是这幅漫画的一大卖点。 作者主张,虽然“航母伊吹”和登场人物是虚构的,但漫画中的国家、地名、军事武器是实际存在的。 而且,在国际政治环境中,以日本和中国为首的各国政治家的形象也是“真实的”。 当然,这里的“真相”只是作者川口开治眼中的“真相”。 漫画中的年代被称为虚构,设定的开始时间是“20XX年”。 但是,其中一个场面在表达“20XX年”时,谈到了“自卫队成立60年”。 日本自卫队成立于1954年7月,因此“20XX年”正好推测为2014年。 这些“偶然”显然是作者的暗中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伊吹号航母”不能说是虚构的。 “航空母舰”在日语中的意思是“航空母舰”,二战中“大日本帝国主义”海军要建造的航空母舰被命名为“伊吹”。 根据公开资料,1941年二战爆发的前期,日本启动了“战时建设计划”,打算制作巡洋舰。 1942年6月5日,日本海军在中途岛之战中大败,失去了4艘主力航母,迫切希望重建航母。 随后,日本海军得知,美国正在加紧将巡洋舰改造成航母。 于是,1943年8月,日军将原本计划建造的巡洋舰改造成航空母舰,命名为“伊吹”。 1943年11月1日,“伊吹”进入佐世保海军工厂进行改造,预计1945年3月底完工。 但是随着战局的恶化,日军后期无法采购物资了。 1945年3月16日,改造工作进行到80%时,航母“伊吹”被迫停止作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6年11月22日,未完成的“航母伊吹”在佐世保工厂开始拆除,1947年8月1日全部拆除完毕。 由此可见,“伊吹”这个名字本身就包含着“大日本帝国主义”未完成的军事梦想,蕴藏着军国主义复活的祸根。 川口开治出生于日本广岛,父亲川口定冶曾参加过战争,是日本海军扫海艇的船员。 战后,川口定冶是小型邮轮的船长。 1969年创办有限公司川口石油,开展海洋船舶补给等业务。
川口开治有个叫川口协治的双胞胎弟弟。 兄弟俩从小就跟着父亲坐船出海,详细调查了战斗机、战舰、坦克等武器的实际性能,热衷于制作军事模型。 独特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为川口开治的漫画作品埋下了政治隐喻的伏笔。 另外,《空母伊吹》在日本很受欢迎,获得了2017年度第63届小学馆漫画奖。 日本右翼军国主义思想企图通过剥夺二次元舞台的发言权来死灰复燃。
4日本问题专家项昊宇告诉“补壹刀”,《空母伊吹》在日本战略界有一定的代表性。 2012年钓鱼岛争端后,日本猜测中国要夺岛、中日必争,反映了近10年来日本遏制中国与美国捆绑的基础性逻辑。 具体来说,有几个方面。 第一,日治集团对中日贫富差距扩大抱有强烈不安情绪,担心中国从历史上向日本复仇,将中国崛起视为对日本国运的挑战和威胁。 钓鱼岛的冲突已经过去10年了,但日本人的这根弦却怎么也绕不过来。 第二,由于实力差距和现实的联系,日本害怕与中国彻底为敌,甚至不敢认定中国是“威胁”。 这构成了日本战略界的深刻矛盾和纠葛。 第三,日本认为中日的实力差距还没有达到需要对中国心悦诚服的程度,幻想美日合作可以压倒中国,认为现在是日本应对中国的“窗口期”。 第四,中日发生冲突,对美国的立场有很大的不安和不确定性,日本害怕成为下一个乌克兰,陷入日美同盟的困境,害怕被抛弃,也害怕被牵连。 特别是害怕被中美第二次“超越”,担心如果中美关系突然改变,日本将比50年前更没有安身之处。 第五,日本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团结一致、容易走极端、危机感浓厚的民族性格没有变。 另外,美国战后对日本的改造虽然不彻底,但仍然构成对日本的最大变数,形成了制度上、体制上的制约,以及民众价值观上的变化。 第六,随着中日实力的进一步变化,日本的战略非常违背,这个过程至少会持续3到5年。 (执笔)李小飞刀鲸鱼刀;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自《补壹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