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友玩

首页 > 游戏资讯 > 正文

打破美日韩垄断!国内“科技粉”出来了,价格是黄金的三倍。

时间:2022-12-22 03:59:01

APP永久免费入口

随着智能手机更新速率的上升,主力旗舰型的OLED画面也开始在各种机型上使用。 国内各大屏幕制造公司都很热衷于OLED的生产,但在其核心有机发光材料领域却举步维艰,关键技术长期被美日韩三国垄断。

在国产OLED屏幕面临这种束缚的情况下,一家名为“LED”的中小企业突破了关键技术的开发,成功将国产有机发光材料搬上了舞台。 这种价格比黄金高出3倍的“科技粉末”大大降低了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给进口材料以猛烈的打击。

打破美日韩垄断!国内“科技粉”出来了,价格是黄金的三倍。

有机发光材料是发光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笼统地说,是指能够用某种方法吸收能量并将其转换成光辐射的物质材料。 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光学材料,有机发光材料广泛应用于照明、传感领域。

以有机发光材料为中心部分的OLED屏也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 它以轻薄、高色彩对比度、低功耗等优势领先于传统的无机发光材料制成的LCD屏幕。 其实有机发光材料来源多种多样,且基本具备优异的稳定性和加工性,不同的分子结构可以进一步根据所需的特定性能进行设计变更和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OLED中使用的有机发光材料呈类似小麦粉的粉末状形态。 其原理是,在OLED的导电性玻璃上涂抹粉末材料,通电后粉末被激励,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根据通电时间保持持续时间。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初,中国大陆地区已建成13条可扩展的OLED生产线,即所谓的AMOLED改进版,占世界生产线的一半数值。 但即使我国OLED面板产能不断提高,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展仍处于被动局面。 为什么呢?

因为有机发光材料是OLED产业链研发过程中技术壁垒和制造难度最大的领域之一。 另外,由于我国有机发光材料行业起步较晚,从事OLED精细化研究领域的技术人员非常缺乏,想要追赶积淀多年的海外企业,并不是很难。

他说,在OLED产业发展初期,国内产业基本上都引进了国外专利和人才,虽然可以迅速缩小与其他国家的技术差距,但出现的弊端也很明显,不仅需要支付高额的专利费用,而且生产成本直线上升,相对的行业竞争力自然会下降。 另外,依赖国外现成的东西,无法与自己的核心员工形成技术成果,看起来繁荣的国产OLED行业隐藏着很多隐患。

我们熟悉的韩国三星、美国陶氏化学、日本JDI等企业几乎占了有机发光材料领域的一半,所有技术专利几乎被这些大品牌垄断。

2021年9月13日,上海证券发布最新一期研究报告。 从其中世界发光材料市场的调查情况来看,国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2020年海外企业占八成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在其中只分得20.7%的比重,美日韩的垄断状况依然没有改变。

面对国产有机发光材料的困境,中国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彭俊彪教授提出了见血极其建设性的观点。 他指出,改变有机发光材料及其高分子材料发展的危险,既要不断对高性能有机材料进行创新研究,也要在产业化落地上齐头并进。

也就是说,研究步伐不能停滞,但关键是产业化细分落地。 目前,国内与OLED相关的大工厂有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企业,他们已经实现了OLED产业化的基本进程,但对有机发光材料的精细化研究还不够。

于是,一家重视研发技术的中小型科技公司应运而生。 他们对天高海广的目标二话不说,终极理想是克服国产有机发光材料的研发。 这些中小企业的佼佼者是我们最先谈到的广东阿格蕾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其实这家公司一开始也没有把OLED作为主攻方向,但自从制定了有机发光材料的开发目标后,他们就竭尽全力开发了这个项目。 从2018年开始,近三年来,该公司每年要花费超过千万元的有机发光材料研发成本,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投资。 这种勤奋努力的成果也是确凿无疑的。

据了解,此次技术创新在打破美、日、韩有机发光材料专业核心技术的同时,将下游企业成本降低50%至70%,令国产OLED有机发光材料行业望而却步,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缺。 大企业、大企业既然不够全面精深,实现产业化就要向专门负责重大技术研发任务的中小企业派遣。 国家政府也很清楚这个道理,近年来培育了一大批规模不大、技术一流的“小巨人”企业。

央视财经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家级中小企业已超过4500家,省级更是达到4万多家。 他们像雨后春笋般发芽,在国家和政府的照顾下茁壮成长,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目前,中国的科技研发离不开这些中小企业。 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企业突破难关,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为开发我们自己的科研产品提供必要的力量,像有机发光材料一样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