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3 09:16:01
公元1214年,波及西欧一半的英法战争,终于把神圣罗马帝国也卷入其中。 由于需要英格兰安茹王朝的支持,皇帝奥托四世突然决定对法国下手。 顺便决定打击罗马教廷最大的世俗伙伴。 但由于缺乏德国诸侯的支持,他能动员的力量非常有限,战略上成了英国人的棋子。 于是,这位跛脚皇帝在那一年爆发的布凡之战中,法王菲利普二世一败涂地。 不仅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对自己抱有很多期待的英国盟友也很失望。 最终交出西欧第一强权的宝座,完成了中世纪法国强国的伟业。
英格兰国王的皇帝侄子自己有英国王室血统的皇帝奥托四世,在13世纪初英法争霸战开始之前,没有继承总统的奥托与安茹家族有着深厚的友谊。 因为自己的母亲玛蒂尔达是英国的公主,所以父亲英年早逝后,由老家的亲戚们代为抚养。 因此,他的童年和青少年阶段几乎完全是在法国西南部的阿基坦度过的。 虽然那里名义上隶属于巴黎王室,但按照封建法理一直对伦敦宫廷忠诚。 著名的狮心王理查德和弟弟约翰在成为继承人之前也长期混在这里,照顾着年轻的奥托。
在中世纪手稿奥托四世与因诺森三世握手的1209年,奥托终于因其敌对家族的继承人被暗杀而幸运地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但掌握地方权力的贵族们往往不知道他能否登基。 因此,只能背负成为英王的叔叔约翰一世的支持,与罗马教廷的妥协是不可避免的。 后者总是期望垄断意大利半岛,所以年轻的皇帝承诺不在阿尔卑斯山以南使用军队。 但是,经济不发达的德国很难满足政治家的个人野心。 这促使奥托继位后立即撕毁协议,招募直系武装大举入侵意大利。 这也刺激了强大的教皇英诺森三世,组织了让昏厥的你下台的纽伦堡会议。 最后,别忘了把更多的分量指向法国,发展成为自己的新世俗监护人。 奥托对法国怀恨在心,并在战略上与他的叔叔英国进一步合作。 再加上德国本土缺乏人脉,期待通过战功得到其他地区诸侯的支持。
法王的逐次蚕食战略迅速缩小了在英国大陆的领土,同时远在伦敦的约翰一世也意识到自己与法王摊牌的时间快到了。 皇家海军在去年胜利后,逼迫菲利普二世从佛兰德斯撤军,但并未对死敌造成太大损伤。 被摧毁的法国舰队主要由推翻巴黎集团的诺曼底、布列塔尼和阿基坦的反叛组成,丝毫没有触及菲利普及其忠臣们的核心利益。 反倒是勉强驳回王师的佛兰德斯,受到了撤出法军的焦土扫荡战术的折磨,蒙受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收益的英格兰畜牧业,也因前线海军的胜利而受到了反击。 因此,一向不被看好的约翰必须计划绝地反击。 他敏锐地意识到,不仅自己与腓力二世普有矛盾,而且与法国有宗藩关系的许多大领主也害怕利润的损失。 另外,同样也有想背叛法国的奥托皇帝,这足以构筑瓦解巴黎中央王权的攻守同盟。 两军联手,可以让人数有限的法军疲于奔命。
由于前一年海战的胜利,英军可以自由选择登陆地点
牵制vs内线机动约翰在侄子奥托计划夹击法国的1214年春天,这个临时的反法同盟正式形成。 除了准备大干一场的英格兰和神圣罗马帝国外,还包括被法军蹂躏的法国人、地处更偏僻的荷兰和法国之间的罗林斯。 算上站在英王之下的阿基坦,大部分西欧直接卷入了战争。 根据约翰的周密计划,他将利用海上优势登陆阿基坦,吸引法军主力进入西南战场。 之后,侄子奥托参选,率领德国和北法国诸侯的部分联军突然南下,直奔没有防卫能力的巴黎。 最后恐吓菲利普乖乖犯下,或者兵不聊生彻底击溃。 很明显,这是非常典型的外线牵制策略,适合力量分散的外轮联盟夹击中心强敌。 另外,前一年海战后,许多来自西南边疆地区的流亡者不再被教皇信任。 也就是说,法军能够动员的兵力规模不会更大,只是更少。
恐惧使英王约翰迅速联合了许多大封建领主,但中世纪通信技术落后,居住在外线的各方难以达成真正的同步。 当约翰亲自率领的皇家海军抵达加斯科尼时,他的德国侄子和其他同盟还在忙于分离征兵。 另外,该联盟由于缺乏事前细致的调查和程序计划,给予圈内法军最大限度的应对时间。 菲利普毅然决然,率领仅有的骑士部队南下,动员和支援地方封建武装。 结果,常常挡住英国人的去路,使缺乏重型骑兵、依赖雇佣步兵的他们变得非常被动。 夏天到来的7月3日,英王不得不放弃攻击,灰色的军队返回阿基坦休养。 此时,本应南下的其他联军刚刚集合。 英军无法对抗法国对手,骑士阶层的支持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 可以说是本国军事精华的男爵们,在狮心王理查德的连战中筋疲力尽,应该不想为指挥能力弱的约翰服务。 国王从他们领地内扣除的货款,也只能雇佣上限不高的各种杂牌部队。 其实,奥托的阵营也有同样的情况。 被大多数封建主驳回的皇帝只能动员非常有限的骑士武装。 麾下最有实力的佛兰德斯,更以城市民兵为军队主力,只能网罗和英国人相似的军队。 因此,最终进入北法国的联军有7500名专业步兵,而骑士和其他重装部队的规模仅为1300-1500人之间。
典型的法国骑士部队还包括骑马下军官和石手。 当然,教皇也有自己的结构性烦恼。 当时的法国中央集权制度还处于草创阶段,无法像后世那样聚集超大规模的力量。 原来只统治巴黎一隅的王室,必须经过婚姻、册封等合法手段,才能逐渐用自己的人取代封地领主。 如果不对平民阶层下达动员令,每次征兵得到的支持也非常有限。 因此,真正机动的中心部队,不过是1300名骑士和实力稍低的300名骑马中士。 好在菲利普二世可以向国内各自治城市求援,将他们的自卫民团直接编入野战军,换取了仅有的6000名步兵主力。 事实证明,法国人的这种封建动员体制非常好用。 菲利普决心在7月23日前全面会战,共有70000人的部队在短短四天内赶到了默认营地。 不仅在速度上震惊了奥托,气势汹汹的强敌在整体数量上也足以应对。 虽然有人痛恨这种战争规模不宏大,但看不到教皇动员的区域极其有限,但执行力和效率非常优秀。
13世纪初的德国骑士和射手
骑士与战场菲利普二世集结的法国骑士于公元1214年7月27日,法军主力在北部边境布凡村以东布阵,迎接政治反法国同盟军的到来。 菲利普为了发挥自己骑士的战力优势,特意强行军先到达当地,在这片狭窄的平原上展开队形。 得到消息的奥托半信半疑,曾经认为那只是对方的一部分偏执狂。 更多的消息不断传来,才让追随自己南下的封建地主们准备决战。 根据当时流行的战术规范,教皇和神罗皇帝将军队分为四个部分。 其中最精锐的骑士小组,谁自己住在二线成为总预备队。 大部分步兵被推上一线中心位置,用左右两翼的骑兵给予必要的支持。 但是,来自不同封建领地的骑马部队之间也会配置支援他们的从属民兵。 菲利普对自己的骑士们一定很有信心,但奥托认为用更好的步兵很快就能弥补战力差距。
布凡战役中两军的布阵和机动战斗开始后,双方都分别以最强右翼为主攻方向。 菲利普把希望寄托在香槟和培根之地来的精锐骑士身上。 他们身后是从各地领地来的附庸步兵和由150名军士组成的轻骑兵侧翼。 对阵的盟军左翼,主要以来自佛兰德斯的约650名骑士和从该城征募的半职业民兵居多。 法军首先出动轻骑兵进行挑战,毁灭后将杀死红眼的对象从原阵列中吸引过来。 之后,陆续派出不同机构的骑士,将全面反击的佛兰德斯人挡在阵列外。 每个人在遇到不利的时候都会撤退在步兵阵列之间重组,但是法国人的训练可以让整个过程更快。 相反,许多放弃封地入城的佛兰德斯骑士由于缺乏同等水平的对抗经验而落了下风。 他们差点砍了冲过来的勃肯公爵,但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他们陷入了疲惫状态。 受伤的弗兰德斯伯爵自己也被抓住了,他们的斗志也被彻底粉碎,留下我方步兵慌忙逃离现场。
来自布拉班图的重型步兵是盟军中的绝对精锐,场面更血腥的中路战场上,2150名来自诺曼底和巴黎周围的步兵,面对至少两倍于自己的盟军同行攻击。 其中最可怕的对手是数百名来自布拉班特的大盾长枪兵。 他们的武器多在3-4米之间,更不用说正面硬扛骑兵冲锋了,更不用说是装备五花八门的普通城市平民了。 由于长年集训,作为雇佣兵被各国君主雇佣,他们很快就毁灭了留守的法国人。 奥托皇帝也受不了,和自己的随从们骑马向菲利普二世的位置扑去。 后者被从后面冲过来的萨克森征兵部队下马,仅靠穿戴好的盔甲保命,借护卫让出的马暂时脱离了危险。 如果他选择在这个时候撤离三舍,整个军队将会因为他的胆小而加速崩溃。
菲利普二世试图为盟军步兵杀死布列塔尼的封建骑士和拼凑了更多民兵的法军左翼,受到精心部署的盟军右翼的压制。 在旧年率舰队战斗的索尔兹伯里伯爵现在指挥着英国骑士和弓手们的战斗。 因为也得到布拉班特雇佣步兵的支援,所以战斗的对象一个接一个地败退。 但英军骑士人数太少,无法将优势扩大到决定性胜利,给了菲利普和法军充分的逆转取胜时机。 此时,干掉佛兰德斯人的法军右翼开始迂回,从侧翼猛击失去秩序的盟军大本营。 他们很快发现奥托本人,在突击中用骑枪弄瞎了骑马的眼睛。 堂堂皇帝落马,在4名勇武侍从的力战中没有被对方抓住。 但是他非常害怕混战中会遇到不测,所以换了新马后,头也不回。
右翼的胜利,是法军打赢布凡战役的关键,而原本差点毁灭的法王亲卫队和巴黎民兵,也终于迎来了全面反击的机会。 他们在右翼部队的协助下,击退了大批战力最差的萨克森人。 之后,包围了掩护皇帝奔跑的帝国骑士,花大起立杀死和俘虏了他们。 受此影响,本来就有胜利希望的联军右翼也开始为从多路赶来的法军进行夹击。 陷入乱局的索尔兹伯里伯爵也在落马后被俘。 和他一起来的英国骑士意识到没有胜利的希望,开始撤退,宣告了这一边战斗的最终结局。 对于来不及撤退的约400名布拉班特长枪兵们,只能坚守原地,继续忍受法军骑士的攻击。 他们还组织过多次反击,直到被2000名前来增援的法国民兵完全吞噬。
法国骑士的训练使所有对手相形见绌
法国史诗级胜利战后,法军在巴黎展示被俘贵族的胜利游行,与布凡战役的尘埃一同落下,巴黎王室的威望空前高涨。 尽管大批民兵倒在战场上,法国骑士还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他们不仅同样屠杀了大批佛兰德斯步兵,还杀死了169名敌对贵族,得到了另外25名男爵和100名骑士。 盛气凌人的菲利普二世后来以奥古斯都自居,充分说明了这场战争对法国历史的意义。 以前看起来桀骜不驯的地方封建主们,纷纷意识到自己处境困难。 特别是当被俘的弗兰德斯伯爵在巴黎胜利游行时,法国人的王权至大模式无法修正。
教皇英诺森以期待绝地翻身的奥托四世退位为契机加速了。 由于战败和自己的逃跑行为,完全失去了支持他的封建领主们。 井下的教皇也变本加厉,敦促德国诸侯们搬出新的皇帝继承人,让对方退位躲在自己领土上不出门的没落贵族顺利进行。 神圣罗马帝国也到了混乱的阶段,失去了压迫法国人的能力。 虽然后世有很多野心家皇帝尝试复兴,但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德国人翻身的机会也最大限度地延长到了近代。 对于亲自诱敌未能赶上决战的约翰英王,布凡之战后也让菲利普认识了怂货。 虽然只是签名确认了以前失去的几个领地,但是由于舍弃了家族龙兴之地安茹,开始受到国内贵族们的围攻。 他们不想继续为国王的欧洲霸权出钱,但现在他们终于在政治上找到了正确的合作,找借口。
约翰失败了很久,不得不在《大宪章》上签名。 他不仅冠以失地王的轻蔑称呼,还不得不在限制王室权力的《大宪章》上留名。 以前的努力和成绩,都被一笔勾销,忘得一干二净。 更重要的是,英格兰实际上失去了返回欧洲的机会。 今后的他们无论如何挣扎,都不会对这个属性引起决定性的动摇。 因此,布凡战役的规模和损失并不大,但对整个西北欧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英法德这三个大国的历史潮流也是由他们在这次交战前后的表现注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