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友玩

首页 > 游戏资讯 > 正文

藏传佛教四只手的观音,藏传密宗有哪些观音

时间:2022-12-03 03:46:01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沈卫荣

本文由清华大学中文系“水木学者”博士后侯浩然整理,作者于2022年7月14日在四川大学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在线讲座。 全文分两部分刊行,这是下篇。

我知道西夏、元朝、明朝、清朝的大部分皇帝都相信藏传佛教。 特别是明代皇帝对藏传佛教的信仰可能比元朝皇帝更虔诚。 例如,明成祖朱棣( 1360-1424 )是一个非常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我们习惯称他为永乐皇帝。 他在位时,首次允许二千多名番僧驻京,为北京的藏传佛教信徒宗教服务。 西藏僧人在元明时代的典籍中被称为番僧或西番僧。 明初活跃在北京的番僧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了2000人。 当时有几座藏传佛教寺庙,经过调查,发现有一座寺庙里住着两千多名僧人。 这在今天也是无法想象的。 有一次,我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给从西藏来的“活佛班”上课。 课上大约有100多名活佛在上课。 我跟他们开玩笑说,现在朝阳区有30万仁波切。 这肯定是无稽之谈,如果你们现在一起走在北京大街上,别人看到的话,我想朝阳区会有30万仁波切。 你们穿的深红色和黄色僧衣很显眼,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 如果被他们拍照了,发个朋友圈,一传十、十传百、三十万的数字出来! 根据明朝初年的人口比例,当时在北京的番僧比例远远高于现在。 永乐皇帝允许这么多喇嘛常住北京,开创了所谓“居京见效”的历史先例,但元朝皇帝没有派西番僧常驻北京。 明代许多番僧都住在现在南锣鼓巷附近的嵩祝寺、法渊寺、智珠寺一带。 据干帝御书《法渊寺碑记》记载:“法渊寺在嵩祝寺的左边,右边是智珠寺,佛宇毗连,都位于前明经工厂的旧址上。 明永乐年间,因在延致喇嘛传中写梵经,故有番经工厂、汉经工厂之名。 ”其实永乐皇帝在南京的时候,“六字真言”应该已经在汉地广泛流传了。 明朝在西藏册封八大教皇,实际上是三大教皇、五大教王。 三大教皇是加勒夫派的大宝教皇、萨格派的大乘教皇、格鲁派的大慈教皇。 永乐皇帝在永乐六年和十一年(公元1408、1413年)派专人请来宗喀巴( Tsong kha pa Blo bzang grags pa,1357-1419 )大师,但宗喀巴自己不能去,也失去了特命弟子的释迦牟尼他们是在南京还是在北京是有争议的,但我自己倾向于去北京。 释迦牟尼佛也失去了高规格的接待,后来被授予“大慈教皇”的称号,获得了丰厚的奖励。 1416年,释迦牟尼佛也离开北京去五台山朝圣。 离开北京的第二天,皇帝马上给他写信。 大教皇现在在路上一定很辛苦。 那个地方冷吗,什么都不好吃吗? 我给你送新鲜水果和暖和的衣服吧。 我在路上写了十几封信。 这些信的中文文本大多保留在《清凉山寺志》,但其藏文文本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哈佛大学范德比尔特教授在北京民族宫图书馆发现。 从永乐皇帝给大慈教皇颁发的这一系列诏书中,我感到永乐皇帝对藏传佛教的关注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行为,他也许对藏传佛教有个人信仰。 作为皇帝,他没有个人信仰,只是做了官老爷的文章,很难想象他会为一位上师继续下这样的诏书。

藏传佛教四只手的观音,藏传密宗有哪些观音

大慈教皇拼布唐卡,藏藏西藏文化博物馆。

永乐皇帝当时请五世猊马巴活佛德新协巴( 1384-1415 )在南京为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主持超荐大法会,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瑞相。 在英文著作中将此事件称为“南京奇迹”( Nanking miracles )。 传说永乐皇帝在梦中亲近观音菩萨的化身五世猊马巴,于是发出金字诏书,邀请他在汉地朝觐。 大马哈鱼经过三年的长途跋涉抵达南京,1407年受到万名僧人的热烈欢迎,永乐也亲自手持一千个辐条的金环到城外迎接。 马哈自成为祖先帝以来被授予了各种各样的密法,其中也包括胜海观音修法。 此外,他还带领天下僧众在灵谷寺和五台山建立了普渡大超荐场,为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超渡推荐福。 法国从永乐五年二月初五到二月十八日,持续十四天。 猊马巴每天都展现出神秘的神通,人们看到空中祥光、宝云等各种庄严的瑞相。 皇帝亲眼看见,龙心大悦,请画师将所见神通的事迹绘在大绢上,制成了《噶玛巴为明太祖荐福图》的长卷四十九张。 有卡尔马帕居住的阁楼、法会坛子、塔等图像。画的右侧写着汉、藏、蒙、波斯、泰语五种文字的标题,记载着这个历史。 这部长卷至今保存完好,稀有珍贵。

猊巴是为明太祖推荐福图的场景之一

当然,上述内容大多见于明代的官方记录中。 有趣的是,在明代的文人笔记中也看到了这样的故事。 据说当时在南京举办大法会时,许多政府官员也被邀请参加这次盛会,几乎所有人都对猊下马巴上师非常虔诚,五体投地,拜倒在他脚下。 但是,有一个叫李继鼎的学士,排队等大宝法王的山顶时,问了旁边的同事。 你知道什么是“啾啾”吗? 同事说我不知道,但他说我告诉过你。 “啾啾”是“我哄你”的意思。 他说这个活佛不可能有那样的本事。 有那么多本事,他不是什么都会吗? 那为什么还要请人为他翻译呢? 他来了我们不是什么都可以吗? 为什么到处都是水灾和干旱,出现那么多天灾人祸? 他是来哄你的。 明代的一些文人笔记记录了这段逸闻。 自元至明,许多文人笔记一方面记录了番僧的各种神通,另一方面也有人对其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认为活佛不太神通广大。 “啾啾啾吧”就像儿戏一样,就是这样来哄你的。 这些背面的记载至少表明六字真言在明代初年就已经在汉地流传了。

或熟悉中国四大名作之一的《西游记》,认为这部小说写于明代中叶。 小说讲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太上老君把他放进炼丹炉,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六字真言。 但孙悟空不仅没有被仙丹炼过,反而炼出了火眼金睛。 太上老君是道教主神,看拿他没办法,玉帝只好搬来如来佛祖,求他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皇帝看到妖猴投降后非常高兴,向如来献上礼物,设宴道谢。 仳仙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突然听到巡灵官来报告,说那位大圣从五行山下探出头来。 大家都惊慌失措。 如来不慌不忙地说着“如果可以的话,如果可以的话”,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张帖子。 “上面不是有六个字吗? 啪嚓啪嚓地伸出来,和阿难一起贴在那个山顶上吧”。 阿难收到帖子,把它贴在五行山顶上。 于是,五行山扎根了,孙悟空再也逃不掉了。 等了五百年,到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经过这里,撕下这张封条才放了他。 这个故事的有趣之处在于,里面出现了“啾啾”,六字真言威力惊人,可以在闹天宫的齐天大圣镇住上五百年。 这也同样表明,六字真言在明代汉地广泛流行,成为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小说创作的母题( motif )。

86版《西游记》唐僧救了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

观音菩萨和六字真言的信仰在西藏地的影响远胜于汉地,其中最突出的是观音菩萨的崇拜在西藏地产生了世界上唯一的活佛转世制度。 我们熟知的达赖喇嘛的活佛转世系统是以观音崇拜为核心构建的。 如上所述,活佛其实不是佛,而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西藏所有的活佛都应该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可以说只有班禅喇嘛是例外。 观音菩萨以外的其他菩萨,没有化身或不会重生。 例如萨迦派的祖师们,如萨迦班智达、八思巴帝师等,都曾被奉为文殊菩萨的化身,但他们并没有重生。 宗喀巴叫第二佛陀,他是佛,住在弥勒佛的净土口袋率天宫,不会再回我们的世界。 只有观音菩萨不断出现、重生,在雪域拯救有情伉生。

观音菩萨在西藏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 藏传佛教有一组以观音崇拜为主的神话故事,它们主要见于《玛尼宝卷》 ( mani bka’’bum ),名闻松赞干布( Srong btsan sgam po )、 617-650 )口授的藏传佛教、历史和松赞干布书的生与教的著名伏笔《玛尼宝卷》,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藏人那么相信观音菩萨,为什么把西藏作为观音菩萨的化土。 阿弥陀佛预见世尊释迦牟尼佛即将涅槃,要让身边的会众弟子中出类拔萃、法力无边的大悲观世音菩萨去,请求世尊暂时不要沉默,说服世尊在涅槃之前为雪域的伉生转动法轮于是,观世音菩萨来到世尊面前,请求为雪域的伉生转动法轮。 世尊对观世音菩萨说: 不仅暂时不同意沉默,而且引导观音菩萨自身教化雪域的伉生。

雪的世界不属于我,再也不用所有人来降伏我了。 所以,我要以身作则,涅槃,激励那些对教义怠慢的人,证明无常之所在。 因为北方的雪域现在是动物的领域,所以“人”这个词也不在那里,而是还处于无知的巨大黑暗中。 在那里死去的人都没有上升,而是像雪一样飘落在海面上,陷入邪恶的世界。 未来的某个时候,教义衰退的时候,你! 观音菩萨会教化他们。 首先,用菩萨的化身生育,需要教化的人。 然后,通过物质吸引他们[作为徒弟]。 之后,通过教义召集他们! 让有情的学生受益!

《玛尼宝卷》

于是观音菩萨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向阿弥陀佛传达释迦牟尼佛的密意,得到阿弥陀佛的承诺后,自己辗转来到西藏。 看这个地方真的那么荒芜,伉生还在受苦,心里想着必须拯救西藏,有好处,眼里流出两滴慈悲的眼泪,一滴成为绿妈妈,一滴成为白妈妈,终于成为观音的观音后来,这只猕猴和罗刹女结合在一起,诞生了第一代藏人,一共生了六个孩子,他们繁殖后变成了六个种姓。 一半的孩子像父亲,性格温和,有文化; 一半像母亲,蛮横野蛮。 猕猴与人妖的结合,原本听起来像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很好的例证,但逐渐演变成观音菩萨神化的故事,藏人便成了观音菩萨和罗刹女结合后衍生出来的后代。 流行于西藏的这一观音菩萨传说显然具有其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似乎是本土族源传说被佛教化的结果。

猕猴和罗刹女

《玛尼宝卷》还发现,大悲观世音菩萨到西藏后,雪域的伉生不是文治,不是温文尔雅、温良恭俭能调伏的,必须依靠法治以武功教化。 因此,他统治了万民,成为了最好的回转王,也就是西藏的第一位赞普尔森颂干布。 他迎接的泥婆罗尺尊公主被认为是白度母的化身,大唐宫室女文成公主( 625-680 )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 过去曾有学者如意大利著名藏家图齐( Giuseppe Tucci,1894-1984 )指出尺尊公主是虚构的。 她是为了适应观音菩萨和白绿二次母亲的配置而制作的人物。 观音菩萨化身西藏至高无上的君主,西藏成为观音菩萨的化土。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蒙古是金刚手菩萨的化土,汉地是文殊菩萨的化土等与之配套的说法。 这个说法的确立,可能是在14世纪,或者更晚。 观音化土的说法也必须早于12世纪。 当时《玛尼宝卷》还没有完全成形。 总之,在这三个群体( trinity )的神权框架体系下,汉、藏、蒙统治者成为政教双运的转轮圣王( cakravartin )和菩萨的化身。 松赞干布和达赖喇嘛相继出现在西藏的政教领袖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奠基人和金刚手菩萨的化身。 而汉地皇帝被称为文殊皇帝或曼殊师大皇帝( Jam dbyangs gong ma chen po ),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由故宫博物院罗文华老师出版:一本名为《龙袍与袈裟》的一本书,刊登了清宫有趣的唐卡画像。 其中,干隆帝( 1711-1799 )严格把自己塑造成文殊菩萨,穿僧袍,戴班底帽,右手系讲法印,左手套宝瓶,跃起坐宫中画唐卡这显然不是随便画的。 一般画这样的唐卡需要皇帝的口谕。 如果没有干隆的授权,其他人就不能擅自决定张来描绘圣上的形象。 干隆这一自我表达一定是配合藏传佛教的宇宙观和菩萨转世的意识形态,一方面表现自己是人的最高统治者,另一方面宣告自己是神界的领袖,宣告“朕是教皇”。

干隆帝佛装如唐卡,故宫博物院藏。

在藏传佛教视野中,汉、藏、蒙三个地方的统治者都是菩萨的化身,但除西藏外,其他两个地方并没有出现以各自菩萨为中心的活佛转世制度。 那么,西藏活佛转世制度是如何出现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西藏的宗教、社会和历史背景,谈谈为什么西藏最早的赞普森赞普尔加布是观音菩萨化身“创造”的。 在西藏,对后弘时期观音崇拜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的文献如前所述《玛尼宝卷》。 以观音崇拜为中心,由神话、传说、仪式、教义多种文本组成的文集,直接归松赞干布名下。 如果有人问《玛尼宝卷》是否真的是松赞干布亲撰呢? 这当然是个不能回答的问题。 《玛尼宝卷》是伏藏文本,伏藏的原义是“埋藏的宝藏”,是莲花生大师( Padmasambhava,约8世纪)留下的宝物。 莲花花生曾预言西藏的教法会暂时灭亡而进行传授。 因此,对于当时不适合传授给藏人的经典,就交给各地神灵去保护,等待日后被藏家( gter ston )发现并重新传播。 伏藏师通常本身就具有神通力,是受授的人物。 他们可以准确地挖掘伏藏,理解伏藏的教义,编纂它,甚至“翻译”(特定的伏藏文本有特殊的字体、语言、表达方式)也可以适应大众的需要,使之易于推广。 从文本结构上看,《玛尼宝卷》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由三位宁马派著名藏家相继于十二世纪中叶至十三世纪中叶在拉萨大昭寺( Ra sa Jo khang )发现。 这三个部分分别是经部( mdor skor )、应验部( sgrub skor )、口诀部( zhal gdams kyi skor )。 第一部分是有关松赞干布和观音菩萨的各种传说,尤其是宣传前者是后者化身的故事,是由伏藏师释迦光( shakya’od,十三世纪)发现的。 第二部分为观音菩萨成就法( sdhans grub th ABS ),本尊瑜伽( Devata-yoga )、 lha’irnal’byor )或本尊禅定的仪轨文书,即行者与观音菩萨的词义三门相对应的、欲合而为一的修法,它由伏藏师编写的第三部由一百五十多篇短文组成,内容涉及观音崇拜的修法和教义

伏藏师娘日尼玛沃赛

发掘《玛尼宝卷》的三位伏藏师都是宁马派上师,是观音菩萨教法和教义的传播者,其中以母亲节尼马沃赛最为有名。 我们很了解他的身世。 他被认为是宁马派最重要的伏藏师,莲花生的二十五个弟子之一赤松德赞( Khri srong lde btsan,742-797 ) )的转世。 《玛尼宝卷》被埋在大昭寺,这本身就是莲花生大师对赤松德赞的授予。 阿尼马尔沃塞从小就学习观音菩萨、马头明王相关的修法和教义,是这两种教法传统的重要传播者。 从文本传播的角度看,伏藏在经历了隆达玛( Glang dar ma,799-842 )佛灭以后的“黑暗期”或“分裂期”后,便于将失落的宁马派教法重新放回文本传播系统。 许多学者在研读敦煌藏文文献后,发现女儿日尼玛沃赛发掘出的一些伏藏文本,在敦煌藏文文献中有与之相应的版本或“原型”。 简而言之,他很有可能利用伏藏的文献形式,将自己家族的个人藏书3354在以往西藏社会动荡阶段被认为已经丢失或被破坏的文本3354重新纳入大众的视野,并使它们回归到文本的传播中,因此,西藏《玛尼宝卷》的“版权”( authorship )或“权威性”( authority )属于松赞干布,但这三位伏藏师或多或少都参与了这一文本的创作和编辑过程。 《玛尼宝卷》形成于十二、三世纪,它所蕴含的传说、修法、仪轨可能早在西藏地区就流传了。 近年来,学者对敦煌文献中观音崇拜的藏文文献研究也说明观音崇拜在10—11世纪期间在敦煌地区十分流行。 虽然《玛尼宝卷》是尼玛派的藏文献,但尼玛派并不是早期在西藏传播观音菩萨教法的唯一教派,以阿提亚( Atia,982-1054 )为代表的猊当派也很早就推崇观音崇拜,观音教法在西藏十分流行除了《噶当全书》 ( bka’gdamsglegsbam )之外,猊下派最重要的教法是“十六精要”( thig le bcu drug ),以观音菩萨为本尊的修持) nyams len。 据了解,在阿底峡发掘的《柱间史》(bka'chemskakholma )也是被称为赞干布遗训的文本。 主要讲述了观音菩萨的化身松赞干布统治西藏,支持佛教发展的各种故事。 许多故事类似于《玛尼宝卷》的第一部分。 《柱间史》一般被认为是早期关于西藏的历史著作,对观音菩萨崇拜的传播,推动作用远远低于《玛尼宝卷》。 因为,《玛尼宝卷》并不是西藏的史书,而本质上是以六字真言为中心召唤观音菩萨的修持类仪轨文本,其二和三部分是以观音菩萨为本尊的观想和修法为核心,松赞干布和观音菩萨的传说故事第一部分是观音修法例如,从黑水城出土的宁马派修法文本《欲护神求修》,就花了很长的篇幅来介绍它是如何从罗刹女被大黑天母调伏成为佛教护法神的。

阿底峡

《玛尼宝卷》的编纂有特殊的历史和宗教背景。 首先,根据西藏的传统,我们知道,从9世纪到10世纪,西藏经历了“隆达玛灭佛”,佛教已经消亡,西藏的历史进入了“黑暗时期”。 现在,很多人质疑“朗达马灭佛”的真实性。 隆达玛死后,西藏进入政治分裂时期,群起争执,后来甚至盗掘藏王墓,经济也经历了毁灭性的衰退,因此他没能逃脱末代君主被污名化的命运。 我知道赤祖德赞( 806-841 )的时候,颁布了“一个人出家,供奉七户”的政令。 佛教活动需要消耗国家大量的粮食、财力、物力,没有强大的中央集权对佛教的支持,佛教事业难以为继,自然就会衰落。 弘期之初,当佛教再次传入西藏时,西藏人出现了一位强有力的松赞干布般的转轮圣王,他不仅希望能在政治和军事上统一西藏,而且能从教法上重新振兴佛教。 宁马派(或称老译密派)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传统,他们的黄金时代在西藏前弘时期,尤其是三圣王在位期间。 到后弘时期,从十二世纪到十三世纪,宁马派面临萨玛派( gsar ma )即新译密切派( gsang sngags gsar ma )的挑战,卓弥译师释迦牟尼佛也失去了) Brog mi Shkya Ye shes; 以992-1072 )为代表的藏汉新译密封派的译者们从北印度地区大量翻译无上瑜伽部( Anuttarayoga Tantra,blanamedpa’IRG yud )的密封派,如《密集金刚本续》 ( guhu ) 新译密封派的译者历尽千难万险,东渡印度求学修学,后返回西藏,说印度典雅的语言,念诵印度悠扬的咒语,赏识印度流行的新神,讲出当时最深奥的佛理,迅速俘获藏人的心,把旧在这种情况下,宁马派再次转向前弘期,转向观音菩萨的化身圣王松赞干布。 他们用《喜金刚本续》的伏藏文本重塑宁马派与西藏黄金时代的联系,渴望昨天的再现、辉煌的复活。 这显然是有希望的,西藏灭亡后,西藏不再出现强大统一的政权。 松赞干布在位也不是西藏历史上最强的时候。 后者出现在赤松德赞的统治时期,建立了仅次于唐朝的大帝国。 从西安向西,今天的新疆和田,从和田向西的中亚地区也是其统治范围,但隆达玛被暗杀后,这样的大帝国永远消失了。

卓弥译师的释迦牟尼也失去了

在西藏历史上,后弘初期的一些上师也曾被认为是观音菩萨转世,如阿提峡的大弟子仲敦巴,但这是个别现象,猊下派活佛转世不成系统。 尼玛派为观音崇拜在西藏的兴起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最早建立活佛转世系统的不是尼玛派,而是新译延续派的伽马丹派,它始于三世的伽马让迥多吉( 1281-1339 ) 三世猊马巴在14世纪引用了《胜乐金刚本续》,发现作为尼玛派的伏藏文献,《玛尼宝卷》也被新译密切派所全面接受,其原因主要是观音菩萨崇拜在当时成为西藏普遍的信仰。 就连尼泊尔和东印度,当时也很流行观音崇拜。 例如,十二至十三世纪来到西藏传法的印度瑜伽士梅德兰左吉( Mitrayogin )就以擅长观音修法而闻名。 他所传播的多种观音修法仪轨,不仅藏于藏文,后来西夏蒙元时期也翻译成汉文,这些文本流传至今。 《玛尼宝卷》能否被新旧紧密相连派普遍接受,另一个原因是它所收集的多种观音求修仪轨没有明显的宗派属性,是新旧紧密相连派可以接受的修法和仪轨。 《玛尼宝卷》不仅被视为松赞干布的遗训,还被视为他灵魂( rgyalpo ) Ibla )的延续。 从某种意义上说,《玛尼宝卷》的出现意味着松赞干布的再现和观音菩萨的重生。 我年轻的时候,热衷于研究达赖喇嘛一世的一生,以及他对狗熊派活佛转世体系形成的历史贡献。 当时阅读达赖喇嘛的许多传记,他们从一开始就讲述观音菩萨的故事,强调传主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他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是拯救雪域的有情伶生。

印度瑜伽明星米德兰兹吉

今天,我们习惯把西藏转世活佛称为仁波切,这其实不合适。 或者,把西藏转世的达赖喇嘛称为活佛本身就不合适。 佛不生灭,本来就没有活着和不活着之分,最重要的是,活佛不是佛,而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对西藏的历史了解多了,就知道在西藏的历史上,被称为仁波切( Rin po che )的上士并不多。 而这些最有名的仁波切都是佛,他们不会重生。 上师仁波切( Guru rin po che )莲花花生,觉沃仁波切( Jo bo rin po che )阿底峡和杰仁波切( rJe rin po che )像哈萨克人一样,他们都被称为“第二佛陀”,生活在我们这个生活在佛土里的世界里猊下师的藏语称号之一是chos rje rin po che,后来明代永乐皇帝授予猊下五世猊下师为“大宝法王”,并授予如来大宝法王龙钮白玉印。 后人十分推崇猊下师享有的“大宝法王”称号,赋予其非常崇高的政治宗教地位,其实“大宝法王”就是chos rje rin po che的汉文意译。 大宝法王原本在明西藏的地方政治中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影响力,但后来在西藏宗教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远远超出了他的世俗影响力,所以后来大宝法王在西藏宗教社会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明代中原的官僚体系中,没有法王和上师的具体位置,明代分封了许多法王、国师、西天佛子等。 他们虽然享有盛名,但都不属于明代的官僚体系。 虽然地位无关紧要,但到了明朝和明朝以后的吐蕃社会,教皇、国师、上师、仁波切等人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甚至超越了

永乐皇帝赠送给银协巴的大宝法王印章,藏藏西藏文化博物馆。

以前有学者提出,建立活佛转世系统是解决藏传佛教寺院领导人继承问题,是选拔寺院和宗派继承者的一种巧妙手段。 例如,古尔派和加尔默哈尔派都用活佛转世系统来解决宗派继承者的问题。 在整个藏传佛教体系中,宁马派和萨迦派没有建立早期活佛转世制度。 因为他们的教法传承是以家庭为中心,通过亲子( yab sras )、叔叔侄子( khu dbon )继承的。 十七世纪以后,藏传佛教各宗派出现了脱胎换骨的活佛。 现在活佛越来越多,网络传言朝阳区有30万仁波切。 以前,索甲仁波切在写《玛尼宝卷》的时候曾说,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富裕,但是受苦的人却越来越多。 就像华尔街的人一样,他们是饿鬼转世,所以最需要拯救。 很多人虽然经济富裕了,但脑子越来越成问题,越来越需要得到菩萨的拯救。 所以,随着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伉生越来越多,菩萨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当今社会仁波切再多也供不应求。 但我认为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一个理念仍然是世人对观音菩萨的信仰和崇拜。

西藏地从后弘时期流传下来的观音法门与汉地观音菩萨信仰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形态。 印度佛教6世纪以后,受印度教教派湿婆派、毗湿奴派、性力派的影响,开始向秘密宗教方向发展,观音修法体系也不例外,开始向密教化、仪轨化过渡。 观音崇拜在后弘时期再次传入西藏是在10世纪以后,西藏当时更多地受到观音崇拜密教化传统的影响。 例如,《玛尼宝卷》第二部分是以观音菩萨为本尊的成就法,主要是修持本尊的禅定。 因此,出现了很多本尊专攻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被密切教化的形象。 据元人盛熙明《西藏生死书》说:

据《藏传密乘经》记载,观自在菩萨为莲华部主,今神变,怒称马首明王,救度为圣多罗尊,满愿为大准提尊,遂轮王,不空羂索,乃师子吼,毗们,一髹

我知道藏传佛教观音菩萨为了修仪轨,名目繁多。 它们在西夏时期就已经翻译成西夏文、汉文流传于世。 九、十四世纪西夏和蒙元时期的西夏文佛教经典同时出现了观音“观自在”和汉文“观世音”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安海燕老师写道一本 《玛尼宝卷》。 她对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明代汉译藏传佛教观音修行法本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当时,我和安海燕一起从国家图书馆善总部复印了《補陀洛迦山传》和《明代汉译藏传密教文献研究》两套观音修法文本,其中包括20多种不同的观音修法。 我相信会有更多的观音修法仪轨等待着发现。 今天看到的《观世音菩萨修习》只是这观音修法集成的第九卷内容,之前至少八卷的内容我们没有看到,所以不知道这第九卷之后丢失了多少卷精品。 总之,这本文集原本收集的观音修法数量应该比我们今天看到的还要多。 只是,今天我们在汉文文献中看到的观音菩萨所修的课文已经足够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藏文文献中找到大量与这些汉译观音菩萨修行文本相应的藏本。

安海燕着《观音密集玄文》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观音修法的文本中,有很多与米得兰左吉的传承直接相关。 “米得兰左吉”3354是“密得唤(两合)佐吉”“密怛咏(两合)佐吉”——藏语名Mi tra rdzo ki、Mi tra jo ki或Mi tra jho ki、梵语名Mitrayogin 藏语历史上又称A dzita mitra,Shr dzgata mitra nant,是梵名Jaganmitrnanda的音译,汉文译为“挲葛gemidelandnanda”,观米得兰左吉是活跃于十二世纪至十三世纪的东印度班智达,他是游戏金刚( Lalitavajra )的直传弟子,后者与那若巴( Nropa,10161100 )一起成为帝罗巴( Tilopa,988-1069 )的传人在游戏金刚的指导下,他十二年专心于观世音菩萨的修法,看着本尊传授。 米德兰左吉是传入西藏的各种形式的观音菩萨修法之源,例如伽马哈尔派和古鲁派传入的大悲圣海观音( Jinasagara Lokevara )修法。

明代汉译藏传佛教法书《观世音菩萨修习》卷之《明代汉译藏传密教文献研究》篇,国家图书馆藏。

关于观音修法的历史传承我讲了很多,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观音菩萨修法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修法。 在此,我们选取三种比较有特色的观音修学课文与大家分享。 第一类是《观世音菩萨修习》,应该是明代初年翻译成汉文的。 这是比较典型的本尊禅定修学教材。 让我们先看看这篇课文:

圣观世音菩萨禅定要门

丈夫修了人,在安静的地方安静地坐着,结结巴巴地端坐着。 首先,皈依上师、三宝,发菩提心。 那谗言孤偈牙(二合)上师! 那个莫伯塔耶佛! 那谗塔哩麻(两合)耶法! 那谗言僧伽耶僧! 我现在为了一切利益证明观世音菩萨的果位,所以修这个禅一定要有门。 一瞬间,心莲花上,月轮中央一个白花花的“[口*纰]哩(二合)”字,唤来十方诸佛,来到面前,央住,延五供养云。 ((略) ) ) ) ) ) ) ) ) )。

唱下七支偈云:

最上面的三宝我皈依,一切罪孽都忏悔,随喜有情的诸善根,觉得正合菩提意,

连正觉妙法、僧伽、菩提我都皈依。 利对他有情,我现在有很大的菩提心

最菩提心颁布,我愿为伉生受益,菩提妙行俱修,为利成佛。

遂发四无量之心:

愿所有的伉生常住安乐和安乐的因慈; 愿所有的伉生从一切的苦恼中斩断痛苦与悲伤;

愿所有的伉生都脱离一切的痛苦安乐快乐; 愿所有的学生不要憎恨冤情平等舍。

念着天上的咒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2

一般的本尊禅定都是这样修理的。 也就是说,学员要找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安排一个安静、柔软、舒适的座位,坐下来字字排开。 然后,首先皈依佛法僧三宝,念咒。 “那个孤谟(毘牙(二合(上师)! 那个莫伯塔耶佛! 那谗塔哩麻(两合)耶法! 那谗言僧伽耶僧! “那谶”是梵语namo的音译,是敬礼的意思。 读作“那谟伯塔耶”和我们平时读作“南无阿弥陀佛”是一样的。 所以,这四个句子全部下来,就会说:“鞠躬尽瘁成为师、佛、法、僧! 中选择所需的族。 接下来发菩提心,我现在为了利益说有情,为了证明世界之音菩萨的果位,要修本尊的禅定。 这表明行者修本尊禅定,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更是为了一切有为之士。 修观世音菩萨,目的是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果位,为了利益而有一切情。 本尊禅定一开始都是这样的,前面是诵祷,其次是敬礼上师、敬礼佛、敬礼法、敬礼僧。 藏传佛教中上师最重要,上师是三宝的基础,所以行者必须先敬礼上师。

诸法皆空,空性中,从心莲花上,将“唛”字改为月轮,在月中央见白“[口*纰]哩(二合)”字放大光,照伢生,脱苦取乐。 其光复回融入字种,转瞬之间,自身转型为观世音菩萨,身白,一臂四臂,合掌胸前,右手拿着水晶串珠,左手拿着红莲花,个个宝璎珞严阵以待,挽发髻,头戴七宝再次在莲月轮上,金刚跃跃地坐下。 三言两语,摄取额,喉咙,心三业。 然后在心月轮上,想要一个白色的“[口*纰]哩(两合)”字。 再则,出光邀请智观世音菩萨,随唱请咒:唵计说罗莎八哩斡罗雅纳萨麻耶问候。 我记得来到前面,伸出五来祭奠,打着招呼[口*邦],智慧交融,一不二。 在本尊的心中,莲月轮上,一个白色的“[口*纰]哩(二合)”字,环绕在周围,咂着六字神,像镜子里的雕像一样清晰地出现,像水中的月亮一样,静静地住着。 到现在为止,在注意观察情况的过程中,累的时候一定会发出咒语。 “唵”用“口*弥”嘟囔。 用力背诵,或千百录,行住坐卧,终于东山再起之间,决定见证圣果。

圣观世音菩萨禅定要门竟然

上一个准备阶段结束后,学员开始进入本尊禅定的核心部分。 莲花上种字“唢呐”组成月轮,月轮上出现种字“口*纰”,这是观世音菩萨的种字。 学徒考虑从种字瞬间将自己变成独臂观音菩萨,这是一种誓言之尊,也叫记文尊,梵语叫samaya-sattva,藏语叫damtshigsemsdpa’。 samaya通常译为“记文”、藏语dam tshig,密教指行者应遵守的誓言,而samaya的本义可译为“结合之所”和“会合之所”,或“相应”。 学员必须首先净化自己,让自己成为合格的誓言之尊。 而且,不能召唤智慧尊( janasattva,ye shes sems dpa )来自我隐身,与誓尊合为一体。 所以下一步修法会招来四臂观音的智慧尊,智慧尊顺利进入记句尊,然后供养,念三字明咒,达到“记智相融,一不二”,修行者修成。 而且,观音菩萨的种子字“口*纰哩(二合)”( HR)从本尊心中再生,其周围围绕着六字真言,这就是证据的真实写照。 人之所以念咒,是为了召唤智慧尊,使行者自身的意义始终与观音菩萨相称,达到和谐的境界。 在藏传佛教中,无论是画唐卡,还是修佛塔、佛像,都要经过一种叫做放光或胜住的礼仪。 这个礼仪的核心是誓言之尊和智慧之尊要合二为一,其造像和佛塔都要神圣。 否则,那只是个泥胎。 佛教行者修本尊禅定,也是将自己用心修过的本尊誓言之尊与本尊真性智慧之尊合二为一,见证成果、寻求成果的过程。

作为本尊禅定的观音修法,基本上就是我介绍的这种观音禅定一样的修法,在藏传佛教中非常普遍。 接下来,我将介绍“舍寿定”这一非常特殊的修法,即第二个非常有特点的观音修法。 刚开始接触这部修法的仪轨时,我不明白“舍寿定”的意思。 我知道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它的功能是增寿,使人长寿,但修观音禅定怎么能叫舍寿定呢? 后来,我明白了这是什么样的修法,舍寿定为什么与观音修法有关。 首先,请一起读这个《圣观世音菩萨禅定要门》 :

夫修业者,若舍寿时,有二者。 初习,后正舍寿。 起初,自己成了观音,我慢慢故去,内思中道脉,外白内红,似空心竹筒,上下相通。 在肚脐之间的月轮上,变成一个识白的[口*纰]哩(二合)字,放大光线,照在自己的身体里,所有的虫子都要脱离痛苦,证明菩萨的身体。 练功时,口*周哩(两合)字,冲出净梵,顶上放射出不可思议的光芒,照一切情,三业清净,证明了巨大的悲痛之身。 那光回到自己肚脐之间的口*周哩(两合)字里住着。 如果是往返的话,每天坚持五七次。 无论是回礼还是许愿,都将实现。 每天频繁练习的时候,决定这个时间,把头靠在胸前活动,把头像虫子一样活动,把头打开。 临终时,如果有意识地从净梵眼中出来,那么决出净土也没错。

这样看来,舍寿定必须先预习。 我很晚才看到自己变成观音。 “我慢”是指“佛慢”,是指佛的傲慢、佛的骄傲。 在佛教中,我认为慢或傲慢未必是个坏词。 下次大成道者随便说话,不抛弃我慢慢说话的时候,会更好地理解“我慢”的积极含义。 修本尊禅定时所说的“佛迟”,是指行者始终保持的佛的威仪,即保持了佛的礼仪和成佛的心。 因此,必须始终以佛的姿态出现。 根据佛身词义的三个时间点,行者自身对观音的讲究,意味着有观音菩萨的庄严礼仪。 起佛晚,就是考虑自己成为观世音菩萨。 其次,要保持脉搏清晰,或者先做“中脉”。 在藏传密教中,人体内的能量系统为三脉七轮,其中中脉最为重要,被称为“命脉”“大道脉”。 梵语中称为“阿缚都底”( avadhuti ),藏语中称为dbu ma。 所以之所以叫“命脉”,是因为中脉是一切人的命根;之所以叫“大道脉”,是因为中脉是成佛的捷径。 因为那是重生、脱离苦海、成佛涅槃的唯一捷径。 修密法的首要成果是开通中脉。 调的核心是由脐环生出观音菩萨的种字,它沿中脉撞击头顶净梵穴,通向中脉,顶上放出奇妙的光芒,有情怀,照亮漂亮的三业,证明悲凉的观世音之身,然后种字归腹轮。 这样,修学者每天要反复修学五至七次,愿望都是圆满的,临终时,识性可以冲破净梵穴,到达阿弥陀佛的净土。 这类修法本质上与汉传佛教中的观音崇拜相一致,都是为了最终能在阿弥陀佛的西天极乐世界成佛,但成佛的途径却截然不同。 藏传佛教使行者以修中脉、修拙火的修法,将自己的识性直接放飞阿弥陀佛的净土,充分展示了密教无上瑜伽部修法是成佛的捷径、大善巧方便。

055-79000的《圣观世音菩萨禅定要门》

通过以上对舍寿定的分析,我们终于发现舍寿定实际上是临终破瓦法,其具体修法也是拙火定的修法。 那么,临终破瓦法是什么样的修法呢? 通过对《舍寿定》中与阿弥陀佛直接相关的临终破瓦修法——《大乘要道密集》的分析,来理解该修法的具体实践及其宗教意义吧。

敬礼尤其胜于师们!

夫欲修此要门,行人初夜善事已成,到了睡觉之际,自谋生路,成了极乐世界,所有宝藏,处处排长队,出了所有丰盈如意的宝树,无生老病死,无仇恨再次想成为本尊的佛。 横亘右肋,如狮眠,身在日月莲华座,身在本师,容在弥陀,相好光严,手执禅印,甘露盈鉴,愍休生无大哀。 出家容仪,慈惠行人。 这位佛周卷诸相承师,还有本尊佛、佛子,就像云集一般,共同环抱。 七修之后,彼此顺利走出去,自己的心性,如光芒四射,融入眼前的弥陀之心之间。 恢复内息,弥陀的佛心,像光来了一样,融入心中。 斯往返、顺利出入时,必须修理二十一次或二三次。 指出次缘思诸佛、佛子、上师尊佛,皆融入弥陀佛之中,弥陀如来,已融入其中。

再次得知,缘想诸佛、佛子、上师尊佛,都融入了弥陀佛之中,弥陀如来,已经融入其中。 把佛的身体想象成自己的身体,融合在一起。 想完了,《阿弥陀佛临终要》中偈说。 “他佛伱会被洗得很咸。 我胜莲花,见如来无量光,现受我菩提记。 三发大弘愿,意安居,无戏论,擅眠也。 如果想这样做的话,经常观察修理,上机的人,现在都会看弥陀佛面。 临终的机会,临终的机会,要看佛面,听妙法。 关于后世,就像蛇剥皮一样,也就是说得到往生安乐刹。 斯要门者《大乘要道密集》云:愿我在断送生命的时候,排除一切障碍,与他相见,即得往生安乐刹那。 正如文中所述,成也。

这位师传、文殊菩萨传与胜受一切冤相继,这位师传与大金刚座师、这位师传与小金刚座师、这位师传与八哩的斡旋师、这位师传与大誓尊巴师、这位师传与萨思加班帝怛师、这位师传与思纳哩探斡旋师也阿弥陀佛的临终竟然是

《阿弥陀佛临终要》的修法与前面提到的两种观音修法同属一个体系,充分说明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的信仰、修行体系是紧密相连的。 此修法要门所称阿弥陀佛修持法,修行者夜寝修,观世音菩萨,佛晚固,前有莲花月轮座,座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四周有诸上师,诸上观之心中观想向他们道谢,自己念《行愿经》的气息从右鼻孔发出,气息和心从阿弥陀佛的左鼻孔进入,融入其心灵,心与阿弥陀佛的心融合在一起,吸气时心中有光从阿弥陀佛的心中射出,光从阿弥陀佛的鼻孔射出这样三次观想之后,最外围的诸佛菩萨化,将光融入诸上师,上师们也化光融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化光融入自身,自己也化光。 我认为观阿弥陀佛、本尊的大悲观世音菩萨和自心三者没有分别融合。 行者最后道:“愿喜佛刹土,胜美莲中化生,见如来无量光,授菩提记。 在这禅定中,心无旁骛、吉祥入睡,每天坚持练习,将来这个身体就会像剥蛇皮一样弃之不顾,投奔西方极乐世界,在莲花里化生。

很明显,《行愿经》和《阿弥陀佛临终要》的核心修法都是破瓦法’pho ba’。 破瓦法是印度教和佛教中相当流行的密宗修行方法,被描述为“死亡时的意识转移”、“心流转移”、“有意识的死亡修行”或“无禅定的觉悟”( ma-sgom sangs-rgyas )等。 在藏传佛教中,破瓦法是那若六法之一,也出现在许多其他教派和学修体系中。 迁识可以在死亡的刹那发生,人的意识从头顶直接转移到自己选择的佛国净土,绕过据说死后发生的中有阶段所需的经验。 常见迁入地为西方极乐净土( Sukhvat)、东方妙喜净土( Abhirati )、严密净土( Ghanavyha )、杨柳宫( Aakvat)、布达拉、铜色山( zangs-mdog dpag )

普陀山南海观音

我们选择的这三种藏传密教典型的观音修法,即《普贤行愿品》 《舍寿定》和《阿弥陀佛临终要》,都是汉传佛教中没有出现的观音修法。 汉传佛教提倡“南无阿弥陀佛”或“名观世音”,基本上等同于喊观音菩萨来帮助我们,把我们带到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倡导“唵哇嚯吽”六字真言的功能但是,六字真言和观音崇拜在藏传佛教中有汉传佛教所没有的一面,它有了新的发展。 它可以通过行者念六字真言直接屏蔽六道轮回、修观音禅定、修观音与阿弥陀佛临终破瓦法,将自己的心识直接迅速转移到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即以身成佛。 众所周知,印度佛教从六世纪开始向密教化发展,观音信仰直到七世纪才开始在西藏传播,所以藏传佛教比较完整地接受了晚期印度密教的传统,汉传佛教更多地保持了七世纪之前印度大乘佛教的状态。 汉藏与显密佛教之间有共同的信仰基础,又有不同的修习特点和发展方向,非常典型地反映在各自传承的观音菩萨崇拜和修行的具体实践和传统中。 今天,这三种藏传佛教的观音修法中所体现的咒语、陀罗尼、手印、观想、曼陀罗、气脉明点的修持等密教元素,在汉传佛教的观音崇拜中几乎没有出现。 但出乎意料的是,其背后的教法理念仍然完全一致,都是发心成佛,通过大乘佛教修行自利无私,各自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寻求观音菩萨的救助和引导,最终希望脱离轮回,到达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目标是一致的。 只是路不同罢了。 行者该选择哪一条路,是汉是藏,是显是暗,都取决于自己的根器之利钝和各种吉祥之和。 对此,我们不应该起任何离别之心,不能压抑它,妄加指摘。

责任编辑:丁雄飞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