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1 00:03:01
电影《叶问4》的上映具有特殊的意义,从侧面来看,这不过是每年一度的华语动作片,但中国人都知道华语电影有可能成为功夫片最后一部。 电影制作人博纳公司总裁入冬宣布这是“香港电影的最后一战”。 这虽然有点夸张,但至少反映了业内人士对香港电影衰落的看法。 《叶问》系列是功夫片,但也是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曾经最大的名片也是功夫片。 但现在还不能说功夫片是否完全没落,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像《叶问》这种水平的影响力题材电影不会再诞生了。
平心而论,《叶问4》是一部合格的电影,想象中的狗尾巴没有跟着雪貂,也没有勉强结束。 他认真拍摄了叶问的一生,而且把叶问留给后世最有名的学生李小龙的故事连接了起来。 虽然历史上的叶问和李小龙的关系并不好,但咏春却因为这个“半瓶醋徒弟”而真正享誉全球。 《叶问4》不仅要讲述李小龙的故事,还要给叶子讲述他的一生。
电影一开始会响起川井宪次的经典音乐,所有人都会自动带入叶问的故事节奏。 10年了,这音乐似乎成了叶问的专属音乐。 以前的宗师黄飞鸿有自己的BGM,也有叶问,这也是这个系列的经典之一。 这次的主题曲专门由李宇春演唱,方文山填词,就是充分利用了这首音乐。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1964年的长堤空手道大赛,李小龙和自己的学生(吴建豪)戴着护具演武,测试和表演自己新研究的武术实战能力。 这一段拍得很写实。 因为当年剩下的视频可以作为参考,所以基本上只要以上动作打,经过细致的润色,比如复原当年有名的“寸劲拳”,就不会有任何偏差。 陈国坤演李小龙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李小龙活着的时候,曾说:“学我的人生,我死。” 光模仿李小龙是找不到出路的。 陈国坤多次尝试,曾经有一个成功的斧头作为帮手出现,但似乎摆脱不了李小龙的魔咒,冥冥之中需要一个人才能让李小龙恢复当年的风采。
电影真正回到叶问主线的是香港,此时的叶问已经患有肺癌,时间不多。 长子叶准已经离家出走,孩子的子叶是叛逆的青春期。 这个设定,给这次的叶问带来了新的角色,充满人情味的角色——的父亲。 虽然曾经是“十人制”,但威震方面的武学宗师面对反抗期的儿子一时束手无策。 争论中的巴掌表示叶子可能真的老了管不了孩子了。 因此,必须去美国为叶开辟新的道路。
在美国的桥牌中,可以看作是《叶问》的第二部的美国版。 剧本实际上是一样的,但唐人街的复原、设置很细心。 这也是这次电影的亮点之一,街景复原了。 中华商会的万宗华会长由吴椁饰演。 这也是吴椁在重量级功夫电影中为数不多的主演级角色。 其实《叶问》系列承担着尽可能多的培养华语功夫电影后备人才的任务。 张晋、吴樾也是如此,咏春拳这种短打的写实风格也给华语动作片带来了新的血液。 从以往黄飞鸿电影大规模上映的北派武术风格,回到了地面和桌子般狭小而平静的空间对决。
美国的故事其实是标准化的。 是中国人在美国生活中受到压迫的问题。 电视剧中没有太多亮点。 吴建豪的美军军官很帅。 他也从《少年阿虎》年以来再次打咏春拳。 电影讲的是他那里的路线是能否把咏春拳很好地纳入美军训练体系,实际上咏春拳最终也很好地进入了美军训练体系。 此人在梁绍鸿、李小龙的好朋友、叶问的私教弟子、吴建豪的角色也有借鉴他的意义。 美国这出戏有两个亮点。 一个是李小龙的巷战展示。 本以为陈国坤的李小龙是个脸书化人物,却刻意模仿李小龙的喊声,动作上用经典的背对背挥拳动作怀旧一下就行了。 反正观众不会认真的。 因为那是李小龙的经典招牌,谁演都一样。 不过,这次八爷袁和平显然是精心设计了动作。 巷战的这一节,分别向李小龙生前拍摄的4部半的电影表示敬意,将里面的经典武打集于一身。 李小龙当年的创新是,功夫电影不仅仅是一个把戏,它真的能像实战一样拉开距离有攻击有防御的打斗,闪避后的推手,低踢后的推手,阻截后跟进的后空拳,最后与经典的双节棍舞花连击成套,中毒了! 这也是李小龙去世多年后,拍摄得最好的李小龙风格的打斗场面。 也许是八爷有心,希望未来的华语功夫片留下后续的香火吧。 李小龙的台词和表达也很到位,只是沉稳多了,傲慢稍微平息了一些。
另一个场面是周小飞饰演的形意拳师傅是来唐人街踢馆的空手道高手兄弟连。 周小飞是武术专家,《一代宗师》里的金楼三姐八卦掌非常抢眼,这次八爷袁平平也带了她,但变成了形意拳风格。 我以为会成为路过的角色,但没想到很有味道。 我该怎么说呢? 通常北派拳法的把戏都是中规中矩,周小飞的表演是在需要加力的地方加力,在需要加力的地方用力,并且动作有力。 几乎没有女演员会做这个。 扮演对手的克里斯柯林斯本身就是格斗高手,对这样的动作很擅长“喂喂”。 他知道如何出击反击,让观众看到他的流畅。 唐人街之战可以说是电影的一个高潮。
最后谈谈叶老师自己的动作场面吧。 甄子丹确实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动作演员之一。 这是不容置疑的。 应该停在什么角度,应该照顾场景,高速动作场景下他能控制都非常困难,所以只要他发挥正常,那就不是什么不好的动作。 在这次的武戏中,不仅是吴椁与太极的对决场面,在哥哥与最终头目阿特金斯的对战中,也完成了咏春指标般的杀阵,而且,驻足这一低位脚法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每一次扣杀动作都让人力产生了量感。 最后取下国王的标志,合上喉咙再打一拳,也是咏春可怕的杀意。 而且,在这之中,叶问会一次次被打。 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是标准的日字打孔力度增加了,打击感得到了强调。 可以说,梁朝伟版的叶问,翻起长衫、坐下、跷二郎腿、点烟等动作,离不开叶问飘忽不定的儿子形象。 甄子丹穿长衫、开马、握手、握拳等动作,把叶问一代宗师的形象演得既不向右也不向右。 但是,在大家之中,后者更能代表叶问。
在电影的最后一段,叶问让儿子记录下自己的木桩动作,让儿子学习,在击打中开始找回自己的人生。 真实的叶问临终前不久也有这样的场景。 打木桩打一半的速度跟不上了。 王家卫看到那个场景后想到了拍《一代宗师》,但在《叶问4》中就这样复原了。 随着最后一根木桩的移动,亡妻张永成出现了,笑着看着他。 场景也从系列一开始的经典场景中一个个恢复了味道。 佛山之战、香港避难、信徒接收、开馆、与外国人之战、与张天志之战……相信每个人都会感动。 因为这不仅是电影的回忆,也是我们这十年的回忆。 以此作为叶问系列的结尾,我觉得很合适。 当然,电影给大家留了点想法,李小龙回来参加师父的葬礼,戴上墨镜,自信,似乎预言功夫电影还有未来,但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甄子丹通过叶问成功找到了自己的专属角色,成为继成龙、李连杰之后的新一代功夫电影的接班人。 本来人们就认为新一代功夫片的继任者更犀利、更有冲击力。 但没想到,不仅找不到接班人,就连曾经辉煌的华语动作片人才也衰落了。 后备力量非常令人担忧。 曾经是邻家徒弟的韩国、日本、远洋的好莱坞,动作片拍得越好,拍摄就越系统化,这几年,连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的动作片都冒头了。 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正值花季,但越南一直想继续制作功夫电影。 在墙内开花,在墙外飘香,似乎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未来的功夫和动作不是作为主题,而是作为要素增多是趋势。 我国国情和观众的整体心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需要在银幕上功夫打老外,比拼强弱、正宗来激发自己的自信。 此外,武术的认知度大大提高,对以前不懂的技术、对抗形式和门派的真实面貌有了很多了解,这些都使武术不再神秘、着迷。 当然,任何时候中国人心中的武术感情都还保留着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功夫片还能100%继续闪耀。
甄子丹之后的吴京走军事行动路线,开辟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天地,不再拘泥于功夫片本身。 然而,原本备受期待的张晋,几部戏的票房声誉却一落千丈,即使同班底层的人再现故事,观众也不买账。 时代真的变了。 我们已经可以玩漂流的地球了。 飞天的科幻、神话、厚重的历史和战争可以唤起我们的热情。 功夫在这个时候,看起来真的很浅薄。
中文功夫电影的时代真的会过去吗? 这没人能断定,但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什么起色。 一些人引以为豪的徐浩峰,也只是做出了奇特的延续。 当我们的时尚动作戏越来越多地使用韩国武指团队,当基努里维斯将西洋版的江湖武林完全复制到《疾速特攻》系列中时,我们的“绝技”一个个“被偷”,甚至让我们反目成仇真的是“让徒弟打师父”吗? 我觉得恰恰相反。 华语功夫片的影人已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把武术、动作戏的精髓灌输到全世界的电影体系中去,影响了每一个从业者。 这最初也是无法想象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就算功成名就也无愧吧……期待下一个十年,能有奇迹。
杨添(影评人
新京报编辑吴龙珍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