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2 12:37:01
育邦
《雨在他们的讲述中》
作者:格调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格风诗集《雨在他们的讲述中》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可喜可贺! 这是一本跨越30年岁月的《回顾之书》。 正如作者《代后记》所述,“回首千沟底,时间有明显的裂痕,断裂处有渗出的光芒”。 在编纂诗集时,作者清晰地感知到了“裂纹”和“光”,清晰地意识到了诗对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博尔赫斯写了时间流逝中的《沙之书》,说:“我之所以写,是为了让时间的流逝让我安心。” 格风写下了生命之河中的鸿沟和不确定性,他也同样从诗中获得了慰藉。 “感谢逝去的时间,起到诗中隐藏一些不安、舒缓精神的作用”,这种非确定性生命的存在成为一行诗句,完成了30多年岁月的结晶。
格风的诗压抑而干净,他大量运用白描来完成诗的叙述和诗性表达。 诗最珍贵的品质是塑造某种诗的形象,在作品中表达画面感是最精致的诗的方程式。 格调的诗,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有时像线条画,有时像水彩画泼墨,有时像油彩,形象生动,令人触摸。 但诗人并不急于填补文字空间,而是空白甚多,纸上云烟四起,深得东方禅宗美学的精义。 在格式风的语言意识流中,超现实主义诗歌叙事占主导地位。 例如在《我们在看同一部电影》中,“古人在上游读诗/告诉我们他们还活着/出现在场景中/我们在看同一部电影”,古人现在存在于共同的“场景”中。 “神与伉生/在黑暗中凝视/分辨”。 众圣混淆,神与人平等,互认精神性虚无载体。 “熟悉的爆破声/卡在喉咙里/憋着想咳嗽/窗外是秦淮河/舀水就能看到月亮”。 声音、画面、动作、感情,融入在某个特定的瞬间。 “风吹过菩萨的脸/雪花飘落/充满回忆的天空场景”。 静静的回忆,让他在雪中穿越时空的生命存在——,拓展了那些因滞留而溺死的人的世界,最终《天空的场景》拍下了一切。 诗人善于建构动与静的平衡,时间的碎片赋予诗人一个个整体生动的诗歌文本,在时间的长河中凸现出许多客观悲凉的诗歌意象。
与诗集同名的诗是《雨在它们的讲述中》 :
一棵树
寂然无声
在客厅开花
仿佛在别处
多刺的花
从晚上的时间开始
分离
亲人们围着它
讲述各自经历的生活
突然下起雨来了
雨在他们的故事里散发着奇怪的花香
我们可以把这首诗看作格风风格的典型诗,它是《格风颜》的代表作品之一。 叙事者与沉默、沉浸于自然的世界保持距离,他寂寞、客观、瀛然,没有炽热的感情代入,也没有逐层笔下,他只是生活的观察者、凝视者。 这首诗散发出奇妙而迷人的气氛,对读者来说,仿佛要保持距离和尊重。 文本本身具有不可侵犯的矜持,但轻而易举的诗歌形象令人遐想,回味无穷。 在《大象》,“15头大象/15个巨大的隐喻”、“大象看起来不像大象”,隐喻被直接抛出去了上岸,它不再是诗中神秘的一部分,而是诗人轻盈无痕的语言位移的
在格风的诗歌美学中,往往悬挂着将世界万物静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深挖文本,其美学效果又惊心动魄。 《琴房》这首诗特别耀眼:
石头老了,小地方能听到琴声
我不知道是巴赫
还是海豚
对准悬崖
如此险峻的光
生锈的窗棂
有黄昏的声音
守护着他的孤岛
火山岩孤独的琴房
双打时不打开盖子的手
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在他的背光侧面
木制枪支
可以排列十支半自动步枪
现在只剩下一瓶了
谁也不知道
这些枪的由来
钢琴典故
无法确定的琴声——无法判断是巴赫的乐曲还是海豚的叫声,涨潮后落下的声音构成了一个声音世界,它孤独而梦幻; 石头、窗棂、光、琴盖、木枪套,这些物质构成琴的房间,冰冷色调的存在,这是人存在的空间,诗中的主人公正地坐在钢琴前,他也许是钢琴演奏家,他也许是收起自动步枪的士兵; 但是,“枪的由来”和“钢琴的典故”谁也不知道。 这从叙事意义上构成了——诗的秘密心脏。 这些东西保持沉默,保持客观和本性,读者试图寻找和获得现象背后的意义,但没有答案。 《琴房》是个谜,但没有谜。 叙述者消失在话语中后,他一直隐藏着,没有表现出感情性、主观性和倾向性。 在《叶辉的房子》,诗人这样写道。 “有这样的鸟吗/在宽敞的落地窗前,你像诗人一样洞察吗/白云悠悠镜像吗/语言内部的玻璃幕墙”很明显,诗人瞥见了“语言内部”的“玻璃幕墙”。 它是客观存在的,但透明而容易被忽略。 诗人必须有锐利的触角才能感知日常神秘的客观存在。 这是诗中的现象学,诗人面对的是真实( real )的本质和可能的本质。 面对客观对象,诗人让他们自我表达,直击事物存在的本质。 我私下里大胆地猜测着。 在某种意义上,在其方法论中,《琴房》与罗伯-格里耶的《橡皮》有血缘关系。 作为文本,它们都是零度叙事范式。 格风写下了如此耀眼的《琴房》,我认为现代主义诗歌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展示了自身强大的拓展境界的能力,展示了繁荣的可能性。
在《大海与空枪》中,诗人写道:“空中持枪者的出现/似乎是危险的比喻/受到意义不明的派遣。” 这个“拿着空枪的人”一定会出现。 他是我们的“同辈”。 这是一个悲伤而又轻浮的愤懑诗人的形象。 他知道这样出现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是不合时宜的。 罗兰巴特坦率地说。 “同时代是不合时宜的。 ”诗人接着在诗中写道:“我们无法推测/月光下的漂浮物/是往事本身/还是匍匐者的幻影。” 诗人本身是资深媒体人,意识到与时代的深厚联系,但却保持着冷静客观的审视姿态。 他属于阿甘本所说的“不完美地适应时代,不调整自己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是一个冷眼看着就会拒绝下场、被强制“代入”剧中的民族。 他可能是坐在“琴房”里的人。 他只剩下一把枪,“牢牢掌握在他手里/钢枝藤蔓/不过是一把空枪”,叙述者“拔剑使心茫然”,通过某种断裂和假想的介入,获得了与自己时代的奇妙联系诗人给我们带来了永不磨灭的时代形象和诗的形象。 谢谢你的风度!
【格调介绍】
格风,原名杜逊贵,现住南京。 在剧团工作从事创作,90年代中期跳槽到媒体,至今。 在《人民文学》《钟山》0《花城》0《诗刊》0《上海文学》00055-7900000055-79000000等刊物上发表作品,作多首诗
【如果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报告。 如果被录用的话需要费用。 新闻微信关注: ihxdsb,新闻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