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2 21:41:01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5日讯济南经10路,全长90多公里,横贯东西中轴线,可以说是这座城市最繁忙的道路。 车流不息的经十路,从2021年3月开始增加了很多工程围栏。 这就是正在施工的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
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首开段全长40.2公里,设车站33座,其中十路沿线设车站26座,共计约29.5公里。 在经过第10大街的多个网站中,有一个特别的网站——泉城公园站。 该站是位于舜耕路和经十路交叉口的泉城公园,沿经十路东西向配置。 建成后,将成为4号线唯一的半地下车站。 半地下车站是指车站建成后,车站楼层位于地面,站台楼层位于其他车站的负一层。 如此特殊的设计,并非单纯求新求实,其背后是济南人对泉水的保护和珍惜。
泉水敏感区避开半地下车站的最大埋深仅为15米
济南有“四方莲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丽风景。
济南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地层富含高水压地下水,有超高强度灰岩,地质软硬不均,存在千佛山断裂带,无影山隆起,给轨道交通建设带来了巨大考验。 作为泉城,地铁如何与泉水共生,成为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享受轨道交通便利的同时,不影响泉水,不丢失泉城的“灵魂”,也是建设地铁不可触碰的底线红线。
在规划设计阶段,济南市轨道交通集团提出“避免上涨”的泉水保护设计理念,消除轨道交通建设对泉水的影响,“避开”泉水敏感区,“上涨”深埋地下线路,综合考虑50年来的最高水位以上,济南轨道交通济南市涌水成因可简单概括为水源、高差、通道、截流和天窗,涌水主流出通道埋藏深度大于100米。 轨道交通埋深20米左右,对泉水没有影响。
但是,在泉城公园站,20米这个数据发生了变化。 据近日媒体报道,水文地质测量数据显示,这里的泉水敏感区位于地下23米多。 为了保护涌水,需要调整车站的设计方案,最终采用提高车站地下深度的施工方法使车站整体上移,将地下最大埋深控制在15米以内。 因此,泉城公园站地上部分还有2米多,这也成为半地下明挖二层岛式站。
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开工近一年来,4号线一期33站共有31站进场施工,因穿越10路、施工难度大、情况复杂等原因备受关注。
奥体中心站是全线唯一的“暗挖”站,济南地铁4号线项目管理部赵海山解释说,施工“明挖法”的地铁站应从地面上自上而下开挖,开挖前应有足够的场地。 “暗挖法”施工首先修建一些或多个施工竖井,施工人员下竖井,像“土拨鼠”一样挖小地面,慢慢挖掘地下空间,然后在地下修建车站或隧道。 据了解,用明挖法建设车站,土建工程通常需要2-3年,而用暗挖法建设则需要两倍的时间。 为防止地下开挖引起地面塌陷,车站暗挖前在主体上加装800多道管帘支撑路面,确保施工万无一失。
在山师东路站,为了减少交通的影响需要设置6次围栏,地下管线的复杂移动变更需要半年以上。 浆水泉路站,地质条件最复杂,地下结构几乎聚集了4号线建设中遇到的所有地质类型,被誉为“4号线地质博物馆”……
谨慎建设三条线路努力克服地质水文难题保泉
早在1988年,济南就首次提出建设轨道交通,经过30多年的摸索,2019年元旦,济南首条地铁开通,泉城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此后,轨道交通一期规划三条线在短短两年内建成,二期规划稳步推进,济南地铁从无到有发展,网络运营格局初步实现。 当市民们哀叹地铁建设的“济南速度”时,也知道这背后有很多困难。
1号线是济南维修的首条地铁线,位于济南西部,南北走向,途经长清区、市中区、槐荫区,全长26.1公里,是高架与地下之间的地铁线路。 在建设过程中,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解决了盾构机穿越“富水高强灰岩”岩溶区等世界性难题,攻克了京沪高铁下穿、海桥上穿等重大风险源和技术难关,采用地下水回灌新技术,尽可能保护泉水。
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于2015年7月16日开工建设,2019年1月1日开通。 用1265天时间,提前一年完成通车任务,改写了济南无地铁的历史,千年古城进入“地铁时代”。 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法,包括全国首条清水混凝土技术地铁线路、国内首条时速350公里京沪高铁“零沉降”成功的地铁、国内首条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进站的地铁等。
2021年9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第18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颁奖大会在长沙举行,济南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获詹天佑奖。 这是一号线入选全国首批住建部科技示范工程、国家优质工程奖后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大奖。
三号线首开是济南首条全地铁线路,要克服南北高168米左右的高差,相当于下坡,由南向北地质变化剧烈。 另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线路南部地层以硬岩为主,且多为周边敏感建筑,线路北半部为含水量丰富的软弱地层。 设计方案经过反复研究和修改,在建设过程中啃下了许多“硬骨头”。
2016年6月,轨道交通3号线开工建设,安全完成盾构运行中的胶济铁路和胶济客专用工程,顺利完成全市首个暗挖地铁隧道工程,盾构施工单月推进450环,创下59天完成冻结法联络通道的施工记录,提前15个月开通
2号线应穿越济南老城区客流量最大的区。 面对管线复杂、交通疏导撤离范围广的难题,建设中始终坚持“停一米为一米、停一天为一天”、“征拆整个服务区规划”的理念,管线移动撤离53.9万条
可以说,三条线的建设都在奋力保护泉脉免遭破坏,济南地铁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每一条线也为后续地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19年1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出新闻《济南开通地铁 绕开泉水敏感区》,赞扬济南城市发展与保泉并举的做法。
随着轨道交通二期规划的推进,轨道交通三号线二期、四号线和六号线建设全面铺开。 2021年9月29日,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开工。 该线路是继已开通的2号线、正在施工的4号线首开之后,济南第三条东西轨道交通骨干线。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6号线将总结施工工法中建设计划的施工经验。 另外,邀请院士团队优化和提高了我们的施工方法。 为了保证地铁和泉水的共生,我们采用“迂回、回避、抬起、上升”的手段。
多次保泉专题研究论证用智慧的方式建设轨道交通
2022年3月,济南地铁首开建设规划三条线上线运营一周年。 一年来,作为连接济南地铁1、3号线的2号线,里程超过336万公里,累计运送乘客4000多万人。
“现在,网络上调侃说,我们的地铁从郊区到郊区,成功避开了闹市区。 》2020年9月,2020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9届地铁学术交流会在济南举行。 会上,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理事长、山东轨道交通学会理事长陈思斌谈到网上对济南地铁建设的揶揄,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济南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据了解,为确保泉水保护万无一失,济南轨道交通集团邀请院士和国内外专家开展了十余次保泉专题研究论证。 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得出“避开泉水敏感区,轨道交通建设不会影响泉水脉搏”的结论。 建议按照“先外后内、先易后难”的原则,优先建设城市中心区外围线路,为后续工程建设积累保泉经验。
工程过程中,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开展泉域地下水勘探和水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摸清济南泉水成因和地下水运移机制,划定顺河高架以东、历山路以西、明湖路以南、经十路以北、约6.8km泉水敏感区范围。 根据济南富水地层矿井降水和原位回灌关键技术研究,首次开发出抽灌一体化智能回灌设备,回灌质量达到地表水三级标准,回灌率接近100%。
为配合泉水保护工作,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还开发了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孪生城市四维可视化信息系统。 该系统吸取济南市多部门60多年的地面地下多种数据,首次刻画了济南城区近2000平方公里的四维地质环境模型,模拟了轨道交通周边环境评估、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合理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优化、轨道交通建设各阶段对泉水的影响
在城市发展中尊重泉水、爱护泉水、爱护泉水! 让世界知道泉水的美、城堡的美、人的美
建造地铁就是建造城市。
2021年12月15日至2022年1月22日,“泉水与地铁共生”——济南轨道交通泉水保护主题展在山东省地质博物馆隆重展出。 围绕“泉水”和“地铁”两个要素,通过济南地质演化过程、泉水形成过程、济南轨道交通发展过程、济南地铁建设各阶段的保泉措施、泉水保护科普宣传等方面,全面展示济南地铁建设过程中的“保泉优先”理念。
在济南的中国共产党济南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代表中国共产党济南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 他在报告中说,泉水是济南的根和灵魂,赋予了济南不同于其他任何城市的独特气质和魅力。 “山泉湖河城”是浑然一体的城市风貌和生态优势,是济南最美的城市名片,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加强泉水保护利用,在城市规划中充分尊重泉水,在城市建设中充分珍惜泉水,在城市管理中充分保护泉水,加强泉域保护区管理,加快“泉道”建设,深化泉水直饮工程,营造更多亲泉、赏泉、品泉空间,让大自然馈赠礼物
就在前不久,济南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公布了《济南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项目选址意见书批前公示》,以及4号线一期工程燕山立交桥东站和段店站站主体(地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批前。 济南轨道交通9号线首开工程为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东西主干线,线路沿规划的太白街、金臻街、响泉路、强固路行驶。 线路全长约15公里。 该项目用地总规模约为33.8公顷。
闪电记者获悉,2022年,围绕“轨道上的山东”建设,山东将全面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工建设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南段)等8个新项目。
有网友称赞这是地铁界的济南现象。 你看,“泉域地铁”就这样加速跑了起来。
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深刻感受到济南泉水的美、城堡的美、人的美……
闪电记者张聪董光强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