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3 01:36:01
魏国(公元220年(公元266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是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霸天下,曹操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得势,形成“依天子令诸侯”之势,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之所以叫魏国,是因为曹操接受魏公时治的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汉献帝有“魏公”、“魏王”之称。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朝向皇帝禅让,正式建立曹魏代替汉朝,定都洛阳。 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国号晋,曹魏灭亡。
现将曹魏的部分重臣、谋士、将帅等总结如下,并对部分人物进行介绍。
41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 东汉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袁绍出身汉末名门“汝南袁氏”,高祖父袁安起四代五人三公。 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指挥诛宦官。 初平元年( 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的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过程中,袁绍先占冀州,先后收复青、并二州。 建安四年( 199年)在易京之战中打败割据幽州的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 建安五年( 200年)官渡之战败于曹操。 建七年( 202年)平定冀州叛乱后病逝。 袁绍在河北广施德政,百姓听到他去世的消息,非常悲痛。
42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逢之嫡子,袁基,袁绍之弟。 最初是虎喷气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害怕灾祸而奔赴南阳。 初平元年( 190年)与袁绍、曹操等人同时起兵,讨伐董卓。 与袁绍对立,败给袁绍、曹操,率众前往九江,割据扬州。 建二年( 197年)称皇帝,称仲氏,但一般不被认可。 此后,袁术穷奢极欲,横行霸道,蹂躏江淮地区,人民多饥少渴,一部分人背井离乡,先后为吕布、曹操所毁,元气大伤,建安四年( 199年)吐血身亡。
43 .袁安、字邵公(袁绍之高爷爷)。
44 .袁成,字文开(袁安之孙)。
45 .袁谭、字显思、袁绍长子,曾任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 196年),田楷击败孔融,占领青州。 袁绍去世后,审配等伪立遗令拥立袁尚为继承人,袁谭未能继位,心怀愤慨。 袁谭和袁尚两人的对立彻底爆发,袁谭联手曹操攻击袁尚。 建安十年,曹操兴军攻打南皮,袁谭奋力抵抗,在曹操的急攻中败北,为曹纯麾下的虎豹骑所杀。
46 .袁熙、字显奕、袁绍次子、袁绍击败公孙瓒后,以袁熙为幽州刺史。 袁绍官当兵不久就病死了。 哥哥袁谭、弟弟袁尚各自独立,互相攻击。 曹操趁机攻击袁谭、袁尚,占领了河北。 袁熙接受兵败袁尚后,因部下叛乱逃往乌桓,被曹操打败后,逃往辽东太守公孙康身边,被公孙康杀害,两人首级进贡曹操。
47 .袁尚、字显甫(袁绍之子,袁谭之弟)
48 .母班,字季皮,泰山(今山东泰安东北)人。 东汉末年的大臣、官至执金吾、八厨之一、王匡的妹夫,关东军联合讨伐董卓时,与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将作大师吴循、越骑校尉王烹一起被派去解关东联军,被袁绍所使王匡杀害。
49 .田丰,字皓,钰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一说渤海人。 东汉末年袁绍的部下谋臣,官吏告别冀州。 其为人刚直,多次向袁绍进言但未被采纳,曹操手下的荀彧谋者评价为“刚而犯”。 因进谏袁绍征伐曹操,被袁绍下令监禁。 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
50 .审配,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南清丰北)人。 东汉末期的军阀袁绍向臣子请求谋臣。 评委正直,袁绍领导冀州,评委任心腹之任,统管幕府。 河北平定,袁绍被安排为评委,逢纪统一军事,评委取决于其强大,力主与曹操决战。 率领弓手大败曹军在官渡。 官渡战败,审查俘虏了两个儿子,被诬蔑怀疑,幸运的是( png )纪力保。 袁绍病逝,因修宪审配等敕令继承袁尚,引发兄弟之争,被曹操各个击破。 曹操周邺,经过几个月的审查和死守,终于城破擒,拒绝投降,慷慨就义。
51 .逢纪( png )、图文、图文、南阳人。 东汉末年袁绍的部下谋臣。 袁绍逃出董卓势力范围后,随逢纪、许攸东渡冀州。 袁绍为了高度评价逢纪的智谋而受到重用。 中二年( 191年)逢纪提出利用公孙瓒攻击韩馥,实际上是韩馥和袁绍共同防御冀州,结果袁绍成功以反客为主。 官渡之战正逢纪统辖军事。 建安五年( 200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败北,后悔不听天丰之计。 逢纪马上进言,天丰知道袁绍败北后,戏弄袁绍不听他的话。
审配与逢纪有私仇,官渡之战后,审配的两个儿子被俘虏,有人向审配提出谗言,逢纪一定会肯定审配的节气,袁绍对逢纪的公私分明称赞,逢纪与审配成了好朋友。 建安七年,袁绍去世,逢纪、审配个人改变袁绍的遗命,立袁尚为继承人。 袁谭不能接班,自称骑马将军,屯黎阳。 袁尚没给袁谭太多兵,让逢纪同行。 袁谭要求拒绝出兵审查,一怒之下杀了逢纪。
52 .伍琼、字德瑜、汝南(今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 东汉末年的大臣。 为董卓所信赖的官门校尉。 董卓称袁绍为勃海县,袁绍随后在勃海举兵反董卓。 董卓因琼列举的韩馥等离开枣州县,当官后与所有士兵一起讨董卓,董卓涉嫌琼出卖自己,处死他。
53 .孙瑞、字君荣、
54 .孙萌,字文始(孙瑞之子)。
55 .韩珏( hng )、字子佩、幽州别走。 很少失去父母、养活兄妹,以孝顺闻名。 张南、焦触背叛袁氏后说:“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其破亡,智不可救,勇不能死,义阙矣; 曹氏以北的话,所弗能为也”辞去官职回家。 曹操听了效忠,常常招致其不端,死在家中。
56 .陈温,字悌,汝南人,官至扬州刺史。 曹操起兵时,陈温为兵,后身死。 陈寿认为陈温是因为袁术而被杀的,裴松之认为陈温是生病死的。
57 .陈瑀,字公玮,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 历任议政郎、扬州刺史、吴郡太守。 建二年( 197年),陈瑀逃往袁术,担任已故的安都尉。
58 .马日成( D甖)、字翁叔、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 东汉中后期大臣、经学大师马融的族孙。 历任射音校尉、太尉、太常等职。 初平三年( 192年),掌权的李玽任命马日成为太傅、录尚书,与太仆赵岐一起出使关东。 去寿春袁术所后,对其求之甚多,却遭袁术鄙视,袁术遂夺其符节,擅自征调将士,马日涵强迫其担任军师。 马日成求之不得,愤懑发作,于兴平元年( 194年(寿春)去世。
59 .刘表,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人。 东汉王朝宗室、名士、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 光和七年( 184年),作为掾侍奉大将军何进辟,就任北军候。 荆州刺史后,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 李玽等人入长安,刘表遣使进贡,被任命为镇南将军、荆州牧、伪节,封为武侯。
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著,召有方,远赴袁绍,近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荆江,先杀孙坚,抗曹操。 但刘表人性多疑,善于座谈,立意自守,却无四方之志,后来惯了后妻蔡氏,将蔡瑁等权位收官。 建安十三年( 208年),刘表病逝。 蔡瑁等人废长立幼,以次子刘琮为主; 曹操南征,刘琮举州投降,荆州从此不再。
60 .韩嵩,字德高,义阳(今河南桐柏)人。 少学习,穷而矢志不渝。 见天下大乱,遂与几个亲友隐居西山。 后事刘表另迁,跳槽到了中郎。 汉献帝侍奉嵩山,迁往零陵县。 曹操取荆州,征嵩。 盛气凌人,在家拜领大鸿胪。
61 )傅巽( xn ),字公悌。 北地郡泥阳县(今甘肃省宁县米桥乡)人。 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人物评论家、西汉义阳侯傅介子的后代。 东汉末年,被三公征发,兴办家业侍奉尚书郎。 投奔荆州牧刘表,授宾客。 说服刘琮归顺曹操,到相府参军,迁往散骑常侍,册封关内侯。 曹魏成立后,累迁侍中尚书。 与魏明帝太于年间( 227-233年)去世。
62 .吕布,字奉先,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人。 东汉末年的名将,东汉末年的群雄之一。 吕布因为骁武在并州工作,并州刺史丁原是骑马都尉时驻扎在河内,任命吕布为主簿。 杀丁原后,成为董卓的义子,授予中郎将。 受董卓嫌疑,受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转往勇武将军、仪同三司,封温侯。 即败于董卓旧部,逃离长安。 先投袁术,被袁术拒绝,重新投袁绍,被袁绍猜忌,于是依赖张杨。
兴平元年( 194年),吕布在曹操攻打陶谦期间与陈宫等人取得联系,进入兖州,占据濮阳,与曹操血战两年,使曹操处于劣势,但被曹操击败后投靠徐州刘备。 刘备与袁术交战时袭击徐州,与刘备和好,互相攻击。 用辕门射戟解决刘备和纪灵之争。
建安三年( 198年)吕布遣打败刘备和夏侯惇后,曹操亲自出马征讨吕布,葬身鱼水。 吕布被部下叛乱,在十二月癸酉( 199年2月7日)城破中被俘,被处决。
63 .张奴,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平县)人。 东汉大臣,名士,“八厨”之一。 张嵜征兵为官,任骑马都尉后,任陈留太守,参加讨伐董卓。 汴水战后皈依曹操。 袁绍此前曾与袁绍有隙,也曾与吕布有过交往,袁绍让曹操杀了张玠,但曹操并未听从,反而与张玠更亲近。 兴平元年( 194年)曹操率军讨伐陶谦时,张烤和陈宫背叛曹操,迎娶吕布为兖州牧。 吕布败于曹操,张骧跟随吕布投奔刘备,曹操杀死全家人于雍丘,张骧在向袁术借军途中被部下杀害。
64 .陈宫
、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顾问,东郡东武阳(今河南范县,山东莒县(人)。 性格刚直,足智多谋。 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 陈宫等人因主张曹操继承兖州牧,被曹操视为心腹。 后来,陈宫游说张玠背叛曹操进入冀州,帮助吕布攻打曹操,拿下冀州和徐州。 郝市,吕布因为不听陈宫两边的互补计划,所以失败了。 陈宫战败后被曹操擒获,拒绝曹操投降,决心赴死。
65 .陈登,字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 东汉末年的将军、官吏、沛相陈珪之子。 陈登读书多,学识渊博,智谋过人,少年时就有救世救民之志。 二十五岁时,举孝廉,任东阳县长。 徐州牧陶谦提拔他为典农学校尉。 他的亲戚自考了解徐州的土壤状况,开发水利,发展农田灌溉,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汉末破坏的徐州农业,百姓安居乐业,获得了“秉前稻丰收”。
建安初期,奉公于许,向曹操进贡灭吕布之策,被任命为广陵太守。 因毁灭吕布而有功,加上伏波将军。 多年来,广陵多次击败孙策势力,迁往东城太守。 39岁时去世。 儿子陈肃、魏文帝追陈登之功,为郎中。
66 .臧洪,字子源,广陵郡射阳县人。 东汉末群雄之一,太原太守臧晁之子。 出身孝廉,首次被授予议政郎,迁往广陵功曹。 为关东联军设坛起誓,一同讨伐董卓,但受到盟主袁绍的注目,被推荐为青州刺史,调任东郡太守。 施政卓越,业绩卓越,深得民众支持。 兴平二年( 195年),曹操在雍丘包围张超。 袁绍拒绝救张超,对袁绍怀恨在心,于是举城叛变,在袁绍围攻一年后,城破被杀。
67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孙瓒出身贵族,因母亲地位卑微,只当了郡里的小官。 因其容貌秀丽、嗓音洪亮、机智雄辩,深得涿郡太守赏识。 后来逐渐成为中郎将,以强硬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奋勇作战,威慑边疆。 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野蛮人的上司刘虞不和,两人的矛盾逐渐激化。 初平四年( 193年),公孙瓒击杀刘虞,挟持朝廷使者,经总督北方四州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孙瓒与袁绍多次争斗,初期占优势,但龙凑战后气势衰落,采取自己的保身战略,逐渐失去部下的信任,败给袁绍。 最终被困在高楼里,起火自焚。
68 .关靖、字士起、东汉末年的公孙瓒长史只出现在正史中,《三国演义》没有此人。 易京被袁绍包围夹击时,阻止公孙瓒从背后袭击袁绍。 公孙瓒遭袁绍围攻自杀后,他说:“听说君子使别人陷入危难,必与共患难。 我们岂可孤军奋战?”率军加入袁绍军,战死殉主。
69 .陶谦,字恭祖,丹阳郡人。 东汉末年的大臣、汉末的群雄之一。 陶谦初为诸生,任职州郡,曾被封为茂才,历任舒、卢二县令、幽州刺史、议政郎。 后乘左车与将军皇甫嵩对抗北宫伯玉,被任命为扬武校尉,随后跟随张温征韩愈、边章。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 (徐州黄巾起,陶谦被朝廷任命为徐州刺史,击破徐州黄巾,推进屯田,恢复生产。 此后,王朗、赵昱劝遣使进京朝贡,拜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溥阳侯。 陶谦晚年在战争中败给曹操,徐州大部遭受兵祸,因劳累过度去世,享年63岁。
70 .张杨,字稚叔,( 《后汉纪》作张阳),字稚叔,并州云中)今山西原平县西南),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割据河内。 汉朝宦官独揽大权,他奉大将军何进之命招兵,此后一直留党攻打盗匪。 曾被匈奴绑架做人质。 汉献帝因李玽、郭汜叛乱流向河东,张杨率兵来到安邑,被封为安国将军、晋阳侯。 建安元年,献帝回到洛阳,张杨因自己是外郡太守,决定不在洛阳停留,回到野王,很快又封为大司马。 建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将吕布包围下邳。 张杨素与吕布交好,想出兵互助,但为战士毫无收获。 不久,该部杀张杨以召杨丑归附曹操,曹操遂将其部众彻底收服。
71 .睨固,字白兔,东汉晚期人物,蓟州人。 原是山贼,与毒药、白跑齐名,与袁术共谋攻打东郡,败于曹操,归张杨所有。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攻打吕布时,张杨欲欢迎帮助,张杨手下杨丑欲杀张杨手下投降曹操。 但是,平安无事地被眸固杀害了。 睿固率领张杨的部下屯军射狗(河南省武陟县西北),要向袁绍投降。 曹操见形势不利,派史澶、曹仁急攻巩固,以避免夜长梦多。 睿固亲自率领亲兵出奔袁绍,在犬城被史澶等人拦住并被砍。
72 .公孙度,字升济,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东汉末年辽东太守。 初为玄菟小沥,建宁二年(公元169年),继尚书郎、冀州刺史后被免官。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在同乡徐荣的推荐下,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 不久中原地区董卓群起,各地军阀无暇顾及,公孙度便有了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的机会。 则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击辽东半岛、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开疆扩土、辽东王自居,建安9年(公元204年)病逝,其子公孙康继位。 由于公孙度的锐意进取和苦心经营,辽东地区在汉末三国战乱时期获得了暂时的安宁,推动了当地生产技术和封建文化的发展。
73 .张鲁,字公祺,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省丰县)。 传说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是西汉侯张良的十世孙子、天师道教祖张陵的孙子。 张鲁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东汉末年先后袭击汉中太守苏固、别部司马张修割据汉中,在此推广五斗米道,自称“师君”。 据雄汉中近三十年向曹操投降,封官拜镇南将军、中侯、食邑万户。 建二十一年( 216年),张鲁去世,谥号为元。
74 .韩浩,字嗣,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武陟西南)人。 东汉天下大乱,韩浩齐聚仫护县,河内县王匡征召韩浩从事,领兵拒绝在盟津反抗董卓。 董卓执叔杜阳招徕韩浩,韩浩因不从而闻名。 袁术任命韩浩为骑马都尉。 夏侯惇奇施展了才能,让韩浩率军听从征伐。 以忠勇著称的韩浩和史熏是曹操的心腹将军,被委以禁军重任,作为护军晋升为韩浩。 随军攻柳城,改任中护军,置长史司马,封万岁亭侯。 从破张鲁开始,议者欲留韩浩镇守汉中,都督诸军。 曹操没有抛弃韩浩,把他带回了京都。 韩浩死后,养子韩荣继承了爵位。
75 .夏侯惇,字让,沛国中伤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首批将军之一。 与吕布军交战时,被暂时劫持为人质,又被流箭弄瞎了左眼。 多次为保卫曹操后阵,带领军民截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造福百姓,立下丰功伟绩。 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
76 .夏侯楙、字子林、夏侯惇之子,三国时期魏国官员、将军,其妻为曹操之女清河公主。 曾任魏国侍中、尚书、安西将军、镇东将军、伪节、列侯。 曾驻扎在曹魏都城长安,蜀汉北伐后被调走。
77 .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的族弟)。
78 .夏侯霸、字仲权(夏侯渊之子,第三名) )。
79 .夏侯威,字季权(夏侯渊之子,夏侯之弟)
80 .夏侯惠、字稚权(夏侯渊之子、夏侯、夏侯威之弟)。
81 .夏侯和,字义权(夏侯渊之子,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之弟) )。
82 .据夏侯记载,字叔权(夏侯渊之子,第三位) )。
83 .夏侯荣,字幼权(夏侯渊之子,夏侯称弟,排名第五) )。
84 .夏侯湛、字孝若(夏侯威之孙)
85 .夏侯儒、字俊林(夏侯尚之表弟)
86 .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渊之子) )。
87 .夏侯玄、字太初(夏侯尚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