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14:49:02
来源【人民网】
正在加载视频.
“矮纸斜荡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关于茶百戏的。 近日,由于古装电视剧《梦华录》精彩的宋代斗茶表演实力“抢镜”播出,来自福建武夷山的古非遗艺茶百戏备受瞩目。
北宋陶谷《荈茗录》记载:“茶百戏,近世有下汤运势剑,勿施妙技。 以汤纹水脉为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 “茶百戏”是茶文化的精华,又称茶、水丹青等,是以沏茶为原料,用清水作画的独特技艺。
“清水画”茶百戏艺。 回答者供图
茶百戏的“火圈”背后,鲜为人知,但它却几乎荡然无存。 据说,茶百戏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受到皇帝和许多文人的推崇。 武夷山历代名人如宋代白玉蟾、朱松以沏茶、分茶传唱,元代以后,茶百戏开始衰落,到近代几乎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现在,茶百戏怎么会失而复得? 这是从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艺的代表传承人章志峰说起的,——1983年,就读于福建农学院茶叶专业的他,通过阅读一段史料偶然得知茶百戏,并在导师叶延厦教授的带领下,与这一古老的技艺结下了深厚的渊源。
毕业后,章志峰在武夷山农业局、茶叶局工作,闲暇时去图书馆查阅考证大量古籍,期间赴日留学学习茶道,摸索中国的点茶法。 花了30多年,他终于在2009年通过救治恢复了茶百戏的技艺。
章志峰用了30多年的时间,抢救性地恢复了茶百戏的技艺。 回答者供图
恢复以来,茶百戏艺再次传承民间,2010年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茶百戏的恢复为认知宋代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章志峰说,基于尊重历史古法恢复的茶百戏艺,与历史上的茶百戏艺在原料、方法、特点等方面是一致的,演出过程都是炙茶、碎茶、碾茶、罗茶、侯汤、热酒、去茶粉、浇注、调浆、再浇注
章志峰将茶百戏的技术表现比作绘画。 搅拌茶水后会出现细小的泡沫,相当于磨墨;用清水在茶中作画,相当于画国画。 只是茶百戏的画法非常独特,就是把无色的水在茶汤里呈现出白色或淡色的图案。 “茶百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气体微粒为介质,用清水作画的方法,展现了古人的创造性。 ”
如今,属于茶百戏的历史记忆已经“复活”,章志峰表示,由于非遗传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外来文化大量涌入,茶百戏往往被误认为咖啡花,传承和传播越来越困难。
其实,在无形的保护中,传承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章志峰看来,他们必须时时遵守古法,将原汁原味的技艺传承后人,茶百戏才能生生不息。
以加奶油的红茶为茶底的茶百戏作品。 回答者供图
“我们能创新的是运艺的地方,或者运营商。 ”他举例说,过去制作茶百戏的原料研膏茶是绿茶类,为了扩大茶百戏的应用范围,现在在保留古法研膏茶(绿茶类)的同时,扩大到研膏乌龙茶、研膏红茶等不同的茶类。
近年来,章志峰致力于茶百戏的研发、传承和传播,在大学通过开设无形课程和社会专业培训等方式传授技艺,目前已培训了国内外数百名学生。
“非遗保护就是将传统技艺‘活’出来,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活下去,让社会共享。 ”章志峰说,电视剧《梦华录》的热播,引起了大众对茶百戏的喜爱,这是一个好现象,“至少引导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 ”。
连日来,章志峰尝试创作《水丹青中游武夷》系列作品。 他希望通过茶百戏画出美丽的武夷山水。 另外,很多人了解茶百戏,喜欢茶百戏,希望能更好地继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折牢篇(陈楚、张子剑) )。
本文来自【人民网】,只有代表作观点。 全国党媒体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