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友玩

首页 > 游戏资讯 > 正文

防止未成年沉迷网游新举措,防未成年沉迷网络游戏新举措出台

时间:2022-11-10 21:25:01

APP永久免费入口

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除通知所有网络游戏企业周五、周六、周日、法定节假日每天20时至21时只能为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外,还规定

通知发布后,腾讯、网易等头部企业纷纷宣布响应通知要求。 但是,对于还想“沉迷游戏”的未成年人来说,有没有办法“绕过”防止沉迷的规则呢?

8月21日至31日,贝壶财经记者暗访黑灰生产经销商,采访未成年玩家。 未成年人想要绕过实名验证系统的方式并不复杂,只需要填写父母或者亲戚的身份证信息就可以了,但是绕过人脸识别非常麻烦。 刷父母的脸就免不了“提问”,不刷父母的脸需要80~100元,需要在网上找人“开封”,开封后再开封

防止未成年沉迷网游新举措,防未成年沉迷网络游戏新举措出台

“到目前为止,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改中,新增了网络保护专章。 该通知是新闻出版总署行业管理的部门规章,从法律到部门规章一脉相承,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教育引领环境改善的要求,符合国家需要和时代要求。 另一方面,对于“绕过”未成年人沉迷的行为,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也要多方面合作,包括严格控制网络游戏,这并不是一个政策就能行得通的。 ”8月31日,青少年网络心理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宗奎对贝垦财经记者说。

31日上午,注册新规,影响游戏行业的几何图形是?

通知发出当天,腾讯、网易、哔哩哔哩、完美世界、游族网络等拥有游戏业务的各大公司均表示将积极响应通知要求。 游族网络表示,除规定时间外,“不在其他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8月31日上午,新京报贝壶财经记者发现,可以用未成年人账号登录梦幻西游、三国杀等热门游戏APP,正常登录进行游戏。 对此,一位游戏业内人士表示,游戏公司应对政策有落地时间,“需要更新游戏版本。 更新后,未成年人帐户应该无法在工作日登录。 ”。

“这项政策的影响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严重,未成年人注册的时间越来越少,肯定会影响他们注册活动数据,但对收入几乎没有影响。 ”某头部游戏公司员工李宇(化名)告诉记者,“我个人一直觉得锤子落地很好,其实比预想的要乐观,新政策带来的损失大部分游戏都能承受。”

李宇解释说,未成年人对大多数游戏产品的收益贡献不大,作为游戏公司,希望全力配合未成年人的防沉迷建设,减少对整个行业的扼腕限制。 “玩游戏的未成年人约90%以上是‘白娼’,不支付费用。 因为未成年人没有多少钱,所以支付能力远比不上大人。 大多数游戏产品中,未成年人的收益贡献率低于10%,或至多10%,除个别主要用户为未成年人的产品外,但部分游戏在市场上可能低于2%。 ”

可以证实现有的数据和李宇的说法。 8月18日,腾讯在第二季度财报中首次明确了12岁以下玩家的游戏流水占有率。 腾讯表示,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16岁以下未成年人占网络游戏流水的比例为2.6%,其中12岁以下未成年人的比例仅为0.3%。

但资深游戏玩家老牛说,他不能完全根据数据说话。 “据我了解,未成年人对网络游戏的贡献可能不到5%,但未成年人贡献的游戏活跃用户数量不少。 虽然有玩家抱怨遇到“小学生队友”会影响游戏体验,但如果队友是对手,反而会增加游戏“虐待料理”的快感。 换句话说,因为免费用户的存在价值在于让付费用户开心,所以如果免费用户的数量减少了,对整个游戏的运营和环境来说也一定不是好事。 ”

此外,李宇还坦言,由于未成年人中毒防范问题,整个游戏行业受到了非常多的限制。 “比如,由于版号的限制,原本每年能发行的游戏锐减到一千多个,大量的游戏项目开发出来后,无法付费在线,无法预测版号的入手时间。 只能培养团队,或者先发行海外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被消费死了。 ”

8月30日通知发出当天,网络交易下跌8%以上,此后跌幅缩小,截至收盘股价下跌3.39%,哔哩哔哩下跌5.61%。

“我认为对一个行业来说,不仅仅是限制服务提供时间,减少收益,还应该从长期和基础性的水平来看。 一个行业的发展一定有多种因素,持续健康发展对行业反而是有利的影响,对于将行业或企业的发展寄托在模糊的灰色领域,有明确的方向和规则引导,也是行业发展健康的基础性支撑。 ”周宗奎说。

APP应用商店网游均接入实名认证系统,输入成人身份信息可以“绕过”防止中毒

“除了统计数据,一些未成年玩家其实还隐藏在成人账号下,这部分群体不容忽视。 ”老牛对贝垦财经记者说。

据了解,目前识别未成年玩家身份的主要方法是身份信息的实名验证。 在今年的China Joy大会上,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表示,目前国家级防沉迷实名认证平台已经建成,接入企业5000多家,游戏过万,初步实现了防沉迷工作的基础性目标。

8月21日至31日,新京报贝壶财经记者下载华为手机APP应用市场游戏排行榜前列的游戏APP,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梦幻西游、迷你世界、斗罗大陆、问等,发现所有游戏均为实名其中,王者荣耀等腾讯旗下的游戏还开启了对可疑账号进行面部筛查的“全天巡察”机制。

贝壶的记者注意到,有调查显示,未成年人可以通过下载网上公布的身份信息或自由输入身份证号码登录网游。 但据贝壶财经记者实测,在游戏中输入目前市面上曝光的实名身份信息后,多款游戏均显示该身份信息“已注册”。 在记者输入梦幻西游实名认证环节的网络泄露身份证信息时,其注册界面显示“已经认证过相同的身份证,或者认证中的账号数量超过了5个上限”。

“2017年我们开始防沉迷试验时,发现只要买一个身份证号码,随便输入名字就可以通过验证。 这是因为实名信息在公安部。 后来连接了公安部的系统,消除了这种可能性。 一般情况下,孩子用自己的身份证注册后,我们会要求家长进行信息验证。 ”某知名游戏公司的员工晓倩(化名)告诉贝壶财经记者。

那么,实名验证能“屏蔽”未成年人的游戏吗? 从事游戏租赁业务多年的郑毅(化名)告诉贝垦财经记者,每年的暑假都是租赁和租赁业务最忙的时候。 "以某款游戏为例,大致以V8号100皮左右租赁的话每月能卖300美元,V9至V10组合每月能卖800美元。"

据贝壶财经记者调查,在交易猫、租赁游戏等账号买卖、租赁平台上,“本账号防沉迷、永久使用、不限时间”等信息是众多商品的噱头之一。 例如,20元就可以购买防止沉迷的王者荣耀账号; 梦幻西游账号显示“认证身份证”; 据某CF旅行账号称,“绑定防止沉迷”为“否”。 (关联的身份证已经18岁了,没有涉及防止沉迷)。

但养猫、租赁、两个游戏账号的买卖平台也需要实名认证才能买卖。 记者验证发现,这两个平台也需要输入真实身份信息才能进行账号买卖。 输入互联网上公开的身份信息后,会显示“账户关联数超过了上限”。 另外,平台内有“禁止未成年人交易”的免责条款。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可以在黑灰生产买卖平台上花钱购买身份证实名信息,未成年人购买未注册的身份信息就可以“绕过”上述实名验证过程。

不过,贝壶财经记者在采访未成年游戏玩家时发现,获取自己父母或亲戚的身份证信息、直接用父母的手机玩游戏比花钱在黑市上购买身份信息等难度更大。 例如华为的手机账号只要绑定成人身份信息,就可以通过其他游戏厂商的防沉迷测试。

8月30日,小学二年级学生小满告诉贝壶财经记者,他的游戏账号没有时间限制,原因是“使用的爷爷的账号”。 初一学生小白也告诉记者,自己的游戏账号一天只能用1.5个小时,到时间了“换身份证注册就行了”。

对此,小满的爷爷对贝壶财经记者说,他不太清楚防止游戏沉迷的规则。 “他想要手机。 如果是正当理由的话,就给他玩。 ”但据推测,如果是成人首次与未成年人合作进行身份注册,之后打开游戏,游戏厂商会将该账号视为成人账号,不会施加防沉迷限制。

“我知道游戏有防止沉迷的设定,但是孩子有别的方法,比如使用成人账户。 ”高中家长小王告诉贝壶财经记者,“如果孩子交流、玩游戏有时间限制,我想还不能说是真的沉迷其中。 真正着迷的是什么手段也限制不了孩子。”

脸部识别是有效的手段吗? 黑产:经过验证才80元后40元

通过对未成年游戏玩家的采访,贝壶财经记者发现,作为技术手段,脸部识别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方法。

“很难解决孩子有父母身份证的问题。 因为父母有时对孩子监管不严,父母有时会配合孩子做这件事,爷爷奶奶很有可能被孩子骗去协助孩子。 其实我认为开通脸部识别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特别是背后的身份信息匹配。 另外,脸部识别不能只有一次。 游戏中也需要收集脸部识别信息,需要多次验证才能确认他是否是未成年人的账户。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田丰对贝壶财经记者表示。

截至目前,第一家试水人脸识别验证的游戏公司是腾讯。 2021年7月5日,其健康系统正式上线“零巡航”功能,拒绝人脸认证或未通过的,视为未成年人,纳入腾讯游戏健康系统防沉迷监管,并下线。 2021年6月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天有580万个账号在登录区,2.8万个账号在支付区触发了人脸识别验证。 其中,由于拒绝或验证失败,登录环节有91.4%的账号被纳入防沉迷管理,支付环节有87%的账号被拦截充值行为。 8月3日,腾讯将原来的“零巡查”升级为“全天巡查”,所有可疑账户均已重新认证。

需要注意的是,该功能也不是“万全”的。 8月26日,贝壶财经记者联系上一位从事“代理人脸”业务的黑灰生产者,对方表示微信用户支付80元( QQ用户120元),并向“面料”,即尚未注册的成年用户将自己的身份信息输入游戏账号

但是,一旦“布料”的身份信息被联系起来,游戏账号之后的脸部识别就只能通过“布料”来验证,每次服务都需要费用。 这位黑灰生产者说,之后一旦出现脸部认证,将以40元一次的价格提供后续服务。

事实上,即使未成年人通过特殊手段进行编号,面部识别也会大幅增加游戏成本。 “如果说身份证实名认证系统是一扇门,那么人脸识别系统就是一堵墙。 一把钥匙就能开门,但面对墙壁,可以翻一次或两次,但多次翻墙成本太高。 ”8月24日,郑毅决定不接受游戏中的“优秀面孔”业务。 理由是成本太高,是违法的。

据了解,目前教育界支持刷脸游戏的呼声不少。 “建立防沉迷体系,1、国家必须强制实施。 2、各游戏平台必须联网,统一实施。 否则,用户玩别的游戏就可以继续玩。 3、每次游戏都要进行人脸识别,或者通过其他可以验证本人身份的方法进行验证。 像现在的高考志愿系统一样,为了不被别人使用,每次登录都需要验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贝壶财经记者。

据他介绍,每次玩游戏都要通过人脸识别或其他可以验证本人身份的方法进行验证,“从技术手段来说,这完全可以实施。 实际上,今后对于成人用户,也要建立防沉迷系统,目前有这方面的建议,成人沉迷游戏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不使用可实施的防止沉迷技术。 可以说明的理由是纵容。 ”

但是另一方面,脸部识别引起了新的问题。

郑毅告诉记者,人脸验证打击最大的其实不是未成年玩家,反而是买了号码的成年玩家。 “很多成年玩家为了追求游戏的快感,购买了游戏水平高、装备好的账号。 后来跳出人脸识别时,被认为不是本人,患上了防中毒,一天只能玩几个小时,得不偿失。 ”。 网友“动漫路人乙”表示:“游戏中途突然跳出脸部识别,弄不好就得重新登录,每次都一样,体验极差。”

如何防止沉迷? 专家:需要在多方面共同努力

贝壶的记者发现,过度的脸部识别行为也可能对隐私保护造成危险。 根据8月20日通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生物认证和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被列为需要“单独同意”的敏感信息。

“通过脸部识别来调查本人是否在玩游戏是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戏的有效预防手段。 当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般玩游戏的成人玩家也会被提取。 目前人脸识别需要用户单独同意,法律法规和政策层面缺乏强制执行力的要求,在执行中也要找到相应的技术方法。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评估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对贝壶财经记者说。

他认为,厂商要严格控制使用人脸识别鉴定本人的技术,甚至对这类技术要有一定的检测、评估、备案保证,避免这一过程过度收集和保留未成年人的人脸信息。 “如果游戏厂商排除了未成年人想赚钱的想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不让未成年人玩游戏? 最好的方法只是直接停止游戏。 当然,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希望公众能提出更好的意见。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团队思考这其中的困难、矛盾在哪里。 ”

李宇告诉记者,他非常支持通过面部识别技术避免沉迷,“这是唯一更有效的方法。 而且,只要上级希望加强我们的防中毒法规,我们的游戏公司非常愿意合作。 ”

但是,这个技术不是单一的主体就能做到的。 他说不仅是游戏公司,这个技术也需要游戏渠道商的合作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据系统的访问。 “据我了解,华为渠道已经内置了摄像头验证。 ”对于使用成人身份证绕过防沉迷系统的孩子们,他表示,在这个问题上,人脸识别摄像头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如果,想要取得更多的效果,还是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例如,验证后通过邮件向父母的手机进行验证等。 “但这需要多部门的合作。 ”

游戏玩家王信(化名)认为,现在孩子们之所以玩很多游戏,是因为没有别的东西可以玩。 “小时候如果没有智能手机游戏,就等于千方百计地看电视。 “大人想读书学习,但不能一直这样做。 ’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视野。 “另一位观察者说:“对男孩子来说,家庭气氛很好,爸爸能经常和孩子交流和运动,一般不会沉迷于游戏。”

有些家庭认为父母的示范确实起了作用。 有一位母亲,她大的孩子今年五年级六年级了,老二一年级二年级了,但现在两个人都不玩游戏,也不看电视。 “因为我也不看。” 她说,如果父母控制不了自己,那就麻烦了。

不仅家庭氛围和家长的指导,学校的管理风格也会影响未成年人的习惯。 20多岁的李蓝(化名)告诉贝壶财经记者,弟弟现在每天都在家玩游戏。 “不去学校的时候是疯子”。 但是去学校的话可以控制自己。 另一位年轻姑娘也表示,弟弟在家也玩游戏,平时住在学校,学校管理很严,手机不让拿,学习也很紧张,当然没有机会玩游戏,“跑去食堂”。

周宗奎说,过去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普及程度没有现在这么大,孩子生活的成长方式不一样。 “手机和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影响还在研究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过度沉迷、使用时间过长导致成瘾,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发展。 这个时候,需要大人引导。 ”

“包括网络游戏在内,青少年成长的环境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不是一个政策和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都能行得通。 并不是说上网不好,网上也有学习咨询,但我们知道,在网上享受的时间如果打击了在线时间,会对学习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引导未成年人参与核查需要家长责任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共同努力,家长和学校也需要提高下一代孩子成长对未来信息的适应能力,需要网络素养,需要锻炼自习能力,保证网络健康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用健康丰富的内容取代单一的沉迷网络环境,让孩子发现学习乐趣,建立密切快乐的交流关系,沉迷网络的行为自然就会减少。 ”周宗奎对贝垦财经记者说。

新京报贝壶财经记者罗亦丹孙文轩编辑宋美璐校对柳宝庆